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二本毕业生如何增加面试赢面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9 22:08:03浏览:13分类:教育知识

二本毕业生如何增加面试赢面

随着全民学历的提高,其含金量也相对变得越来越低,如今在一线或者二线城市,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具有大学本科的学历。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毕业之际都选择了考研。然而研究生的录取比例仅为25%左右,大部分的学生虽然能够通过笔试,但是在面试环节中被淘汰的概率相对较大,尤其是对于那些二本类院校毕业生,在研究生的面试环节中劣势较为明显。

考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很多已经上岸的研究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考研成功看起来无比风光,和在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

第一关:笔试

但凡参加考研的学生,首先要通过国家的统考,也就是笔试。笔试的科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语言科目,第二是专业科目。

在语言科目上大部分的考研学生都会选择英语,当然也有极少部分会选择日语或者俄语。而英语考试的难度基本上类似于大学英语6级,就这点上来说,很多本科毕业生已经遇到了门槛。

对于一些985或者211高校的学生来说,可能研究生英语考试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可是对于二本类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毕竟大部分的本科生在毕业之时只有四级左右的水平。

在通过英语考核之后还有专业科目的考试,如果考生所选择的专业和本科一致,难度相对较低,相反如果是跨专业考研,难度则会高出不少。

第二关:面试

根据每年考生的总体数量,国家相关部门会发布研究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和高考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只有通过分数线的同学,才有希望进入面试环节。

各大高校的面试环节也较为严格,尤其是最近几年较为热门的专业,比方说医学类,师范类等,报考的人数众多,所以淘汰率相对更高。

学生完成面试之后并不会直接知道自己的考分,各大高校会综合笔试和面试的成绩,最终发布录取学生的名单。

为何二本类毕业生考研面试通过率较低

作为二本类院校毕业的学生,本想通过考研来完成人生的逆袭,希望提高自己的最终学历,以此来找到更好的工作,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二本类毕业院校的学生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的环节,但在面试时往往会被考官提及第一学历,就这点上来说,部分学生自愧不如。

二本院校起点低

在我国一共有3000多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将近有1/3左右,在这其中将近有130多所高校,被评为了国内的985或者211高校,还有部分双非学校也属于一本类院校。

这些院校所毕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社会的认可度更高,尤其是在高校之间,很多研究生的导师都非常认可名校毕业的学生。

正因为有这样的原因,二本类院校在考研时并没有任何的优势。很多导师在面试环节问起学生所毕业的高校名称时,对于考生的回答,其实在心底里已经给予了一定的印象分。二本院校毕业的学生除非有特殊的表现,不然很难在面试环节中得到高分。

学术水平相对较差

一本和二本类的学校其实在培养学生的模式上是有较大区别的,一本类的学校,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外,也会给学生提供很多做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此相反,二本院校很少会注重学生的科研学术的发展,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技术培养。

而考研面试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回答出老师所提出科研设想的问题,二本类院校的学生自然缺乏相关的经验。

二本学生如何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提前做好功课

虽然二本类院校毕业生在考研面试环节往往会被区别对待,但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希望。很多考生其实应该在面试之前做好相应的功课,比方说浏览考研学校的网站,查询相关导师的信息,包括通过中国知网来查看导师的学术方向等。

扎实基本功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面试环节中,导师所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作为考生不仅要正面回答,同时也要有理有据,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的专业做到扎实。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