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抗日战争中的几次大会战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9 18:40:46浏览:7分类:文字大全

抗日战争中的几次大会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太原会战(忻口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 )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 )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日 )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10月 )

桂南会战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

豫南会战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

: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0月1日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浙赣会战 1942年4月~7月28日

:鄂西会战 1943年5月~6月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日~12月

豫中会战 1944年4月~5月25日

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8月

桂柳会战 1944年8月~12月10日

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 1945年4月~6月

共22次大型会战,望采纳!

远东及太平洋的争夺与战争

1.走向全面战争的日本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下一步则想占领整个中国及远东地区并进一步称霸太平洋地区。在打破了远东军事战略格局之后,日本与中、苏、美的矛盾逐步激化。为了保住并扩大其侵略成果,广田内阁——日本法西斯体制建立的标志,于1936年6月第三次对《帝国国防方针》进行了修改,以美国和苏联为最大假想敌,同时要防备中国和英国。提出未来战争有发展成长期战争的可能,为此必须有适应这种情况的决心和准备,要全力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

根据这一目标,陆军确定,战争初期所需兵力大体上是50个师。特别需要尽快完成的主要事项是:航空兵要首先建成战时使用的140个飞行中队,而且还要迅速扩充;驻满州的兵力,平时至少要有6个满员师;常设师为20个。海军确定,负责外线作战的舰队应有主力舰17艘、航空母舰10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战队6个(旗舰6艘,驱逐舰96艘)、潜艇战队7个(旗舰7艘、潜艇70艘),另外还有65个岸基航空兵队。

1936年8月,广田首相与外、陆、海、财相举行五相会议,确定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国策基准》,决定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随后日本开始了急剧的扩军备战。1936年军费为10.89亿日元,占国家总预算的47.7%。1937年则高达32.78亿日元,占总预算的69%。武器装备也大大改善,产量急剧提高。1931年,日本生产步枪3600支、机枪540挺、火炮90门、坦克10辆、飞机194架。而到1936年,步枪产量达2.53万支,增长6倍;机枪2400挺,增长4倍;火炮590门,增长6倍;飞机600架,增长3倍。"七七"事变前,日军已有坦克1050辆,火炮1800门。日军的总兵力也在急增,1931年为30.8万人,1936年达到50.7万,1937年则猛增至108.4万人,日本已到了发动全面战争的最后时刻。

2.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6年8月,日军参谋部制定了《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其中规定对中国华北除用原来的2个集团军(5个师)以外,视情况再增加3个师,占领平津地区并在华北五省作战;对华中则以原来的第9集团军(3个师)占领上海附近地区,以新组建的第10集团军(2个师)从杭州湾登陆,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占领并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对华南,用1个师占领广州一带地区;海军一开始就要控制中国沿海及长江水域,协助陆军占领主要地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终于挑起"卢沟桥事变",从此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调集了8个师、4个混成旅共37万兵力,向中国华北发起全面进攻。接着又向淞沪地区派出9个师、1个混成旅共计30余万兵力,向华中发起战略进攻,并以海军第2、3舰队及航空兵共28个中队支援作战,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

但是日本侵略者没有料到中国此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并日益发展,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英勇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卢沟桥事变"后,大批日军从北宁线进入关内,企图占领平津,中国第二十九军起而应战,平津战役全面开始,第二十九军以4师之众据守冀察2省及平津2市。经过20多天血战,由于战线过长而兵力过少,平津失守。

8月初,日军又进行了华北会战,集中20多万兵力,发动南口及张家口战役,中国军队虽英勇抵抗,但终因敌众我寡,作战失利,南口及张家口相继陷落,日军于8月底占领察哈尔。9月,日军又进犯山西,突破晋西的长城防线,日军第五师团及关东军第二、十五混成旅5万人南逼太原。中国军队在忻口展开会战,调集20万部队,顽强阻击日军1个月。但由于沿平汉线进攻的日军已冲破中国军队的防线,进至娘子关一线,忻口的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被迫后撤。11月7日,太原失陷。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最激烈的一战,歼灭日军腾田旅团长以下2万余人,阻滞了日军的进攻。

1937年8月,日军发动了淞沪战役。在近3个月的战役过程中,日军出动了9个师,占其陆军总数的37.5%,同时还有大批海空军的配合。中国军队则集中了51个步兵师,约占当时陆军的25%,由蒋介石亲自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了3个月,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上海保卫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粉碎了日军企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想,日军最初的战略构想是:在确保上海、青岛成为其作战基地的同时,通过华北会战打击中国军队主力,如不投降,则日军沿平汉线,平绥线会攻石家庄。直趋武汉。上海保卫战迫使日本改变战略部署,从华北向上海增援一个军,把主要作战方向移到上海。在此之后,日本又企图通过这一战役,消灭中国军队主力,结束作战。但在上海苦战3个月,并没有达到结束战局的战略目的。在此战中,中国军队也暴露出重大弱点。武器装备极为落后,不仅空军不足,缺少战车与重炮,且轻武器也极落后。同时在战略和战役指挥上也有重大失误,最终导致了全线撤退,上海失守。

11月,上海失守后,中国军队仓促撤退,未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反击。日军则以8个师的兵力沿京杭、京沪及长江多路进攻,直逼国都南京。1937年12月8日,南京被围,5天之后城破,日军屠杀30万中国军民,中国人当永远铭记!

日军占领南京后,一路沿淮南路、津浦路北上,一路则渡过长江,向苏北进犯。至1938年1月,中日军队相峙于蚌埠、明光、高邮一线,津浦路北段的日军在占领济南、泰安、兖州之后,沿津浦路南下,日军第五师从青岛登陆,直趋潍坊,进攻台儿庄,日军从三面对徐州成夹击之势。徐州为津浦、陇海路的交叉点,在战略上是中国大后方之屏障,中国军队势在必守。

中国守军经腾县血战,延缓了南进日军的速度,使中国方面援军及时赶到参战。临沂之战击溃了日第五师,使其与第十师合击台儿庄计划落空,第十师深陷孤立。从3月24日起,日军第十师向台儿庄发起猛攻,据守台儿庄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的3个师与敌血战至4月初,台儿庄2/3失守,守军伤亡过半,但终于赢得了时间,使中国军队在外围形成了对日军包围之势。4月5日,中国军队对日第十师发起猛攻,日军损失惨重,狼狈逃往降县,台儿庄之战,日军死伤2万人以上,中国军队显示出英勇不屈的精神。

台儿庄战役之后,日统帅部认为,中国军队主力集中于徐州地区,攻占徐州不仅可把华北与华中联结起来,对武汉施加压力,同时也是打击中国军队主力的良机。因而自4月7日起,正式下达徐州作战命令。华北方面军以大约4个师的兵力击败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占领兰封以东、陇海线以北地区。华中派遣军攻占徐州及陇海以南地区,切退中国军队退路,采取大包围战法,逼迫中国军队与之决战,以击溃其主力。日军从华北、华中增调了13个师;并从关东军紧急调来2个混成旅,总计40万人,分6路围攻徐州。

台儿庄大捷后,中国方面也积极调遣军队,准备御敌,集中于徐州的部队近60万人。但徐州地处平原,利于日军优势装备的发挥。在于我不利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必遭严重损失。至5月初,徐州地区的态势已于中国军队极为不利,中国军队开始作有计划的突围,主力部队向西南方向撤退,掩护部队在完成任务后则撤入苏北,相机西撤。至5月18日,中国多路大军从日军大包围的间隙中撤退完毕,守军放弃徐州。徐州虽失,但日军聚歼中国主力部队的企图落空,并使大部侵华日军被牵制在津浦线上达5个月之久。

日军在侵占南京后,即开始研究武汉作战。徐州会战结束后,陆军部认为条件已经成熟。日军参谋本部估计,为进攻武汉,还需要增兵40万人和新编兵团24万人,作战需要32亿日元。日本不惜一切进行冒险的战略意图就是:集中国力攻占武汉,以便1938年内迫使中国投降。日本以为只要占领武汉,打通平汉线,即可控制中原,威胁西安和西北国际通道,使中国失去抗战能力,并且认为:武汉是国共两党的结合点,只为此也必须占领武汉,这样就可能产生两党分裂,把民族的矛盾转成主义的对立。日本为策划武汉会战,对关内侵华日军作较大调整。9个师编入华北方面军,14个师编入华中派遣军。华中派遣军集中全部主力进攻武汉。中国方面也调集了90个师,以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为主,坚决进行抵抗。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进攻安庆开始,到10月24日中国军队弃守武汉为止,历时4个多月。

战场包括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涉及皖、赣、豫、鄂4省,日军先后投入兵力约40万人,中国参战部队最后达120个步兵师及海空军。中国军队虽装备很差,但忠于祖国,为正义而战。日军在会战中被击毙3万多人,击落飞机近百架,舰艇数十艘。就规模而言,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会战。几乎与武汉失守的同时,10月21日,华南重镇广州也沦于敌手。

战争进行到1938年底至1939年初,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所进行的是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总的战略是持久战。在2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4次大会战,除淞沪战役中国军队损失较大以外,其它3次会战经过英勇战斗,达到了消耗敌人之目的后,即适时撤退。

武汉会战后,正面战场已进入中国西南山岳丘陵地带,中国军队依然保持着防御日军的战斗力。而在敌后的战场则有了巨大的发展。在上海、太原失守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即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鲁豫、冀鲁边及华中、华南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了辽阔的敌后战场,有力地牵制了大量日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中国军队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使日军陷于特殊的两线作战的境地而疲于奔命,日本速战速决的妄想完全破灭。日军虽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中国反法西斯民族革命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为战胜侵略者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日本方面经过两年的侵华战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到1939年,侵华日军伤亡已达70万人,日本人力物力的损失已达到日本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日军的士气迅速下降,更重要的是日军在总战略上已陷于被动,无可奈何地被拖入了持久的消耗战中。及至1939年春,日军再集中起较大兵力向西南的中国军队主力发动进攻,但已实在是力不从心了。1938年底,日本陆军为34个师,而侵华部队即达32个师,占陆军总数的94%,可谓倾巢出动,但却深陷泥潭。

日本在法西斯国家中,实力仅次于德国,中国的抗日战场沉重地打击和牵制了日本军队,破坏了日本的扩张计划,这势必对整个国际形势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