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关于“女真族”。。。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9 18:43:16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关于“女真族”。。。

辽朝、金朝、宋朝版图女真(或女贞与女直),亦作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朝-晋朝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汉化程度及活动区域南北:多汉化程度、南境者为熟女真,少汉化程度、北境者为生女真。

同是女真族,不同的是:金国为生女真创建;清朝为熟女真当时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创建后金为萌芽,皇太极于1636年定国号清。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

金朝

在11世纪,在西伯利亚北方的土地上生活着从黑水靺鞨遗留下来的通古斯族群的女真族。并在11世纪向契丹人(见辽)称臣。

女真人的领袖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统一了女真族各个部落,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攻打下了辽国的北方首都上京。然后入侵并占领了汉人宋朝的大部分土地,并建立了齐,楚等傀儡政权。稍后,建立按照汉人的习惯建立叫做金的国家。1126年,金人入侵宋朝,宋朝首都开封沦陷,宋朝退到长江以南继续进行抵抗,史称“南宋”。但是,他们的军队经常对峙于淮河一带。

女真人用家乡anchuhu河的名字命名他们所建立的金朝(黄金,女真文anchuhu相当于后来的满洲语 aisin - 金的,黄金),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东北亚(后来的满洲利亚)森林,苔原,沼泽的狩猎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最后,他们被准许和其它种族通婚。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1189年之后,金朝面对于北方的蒙古人和南方的宋朝两面作战,蒙古人占领了金人的首都北京,并且在1215年把金国人赶到了开封。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

历史上的政权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

1644年满洲(女真)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

辽时期

宋元时代,女真族形成和崛起,改变了广大东北地区的历史,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宋朝人说女真族“本名朱里真,番语讹为女真”。可见,朱里真是汉名。为避辽兴宗耶律真的讳,改称女直,也写作女质。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现在7世纪。《金史》是这样记述女真族的起源的:

女真族的始祖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在唐朝贞观年间,因氏族离散,年逾 60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丽,只有保活里随他出来。走到完颜部时,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械斗不已,函普出面调停,平息了事态。作为酬谢,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他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和完颜部的一个60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婚后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

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蜿蜒”、“完颜”乃是同音异写。所以,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天长日久,女真语“完颜”演变为汉语的“王”。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完达山,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俄国境内。

在辽代,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地方数千里,人口超过10万户,散居山谷之间。渐渐地,女真族由分散的氏族部落统一起来。部是从部落发展来的,族由氏族血缘关系改组而成。不相统一的部落,发展到“远近相服”而推举了“酋领”的部族,酋领必然派出自己家族成员,到那些归附的部落取代原来首领的职权,于是出现了以氏代姓、统属其部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辽代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居于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至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之间,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 (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辽国还特别设了一些王府,目的在于以女真治女真。

北女真分布在辽河中游一带,辽设北女真国大王府、北女真兵马司管辖;南女真:分布在辽东半岛上,辽设南女真国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管辖;鸭绿江女真:分布在鸭绿江一带,辽设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管辖;长白山女真部:分布在长白山一带,辽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蒲卢毛朵部;分布在海兰江流域,辽设蒲卢毛朵部大王府管辖。

生女真,部落众多,居处更为分散。

完颜部,世居安出虎水(阿术浒、安术虎、案出浒),分布在黑龙江哈尔滨东郊阿什河;

温都部,分布在来流水(今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以北地区;

蒲察部,分布在阿什河及伊通县境内;

斡勒部,分布在阿什河之北;

徒单部,分布在黑龙江木兰县布雅密河(今白杨木河)流域;

泥庞古部,分布在黑龙江呼兰县境内;

术甲部,世居琶里郭水,分布在木兰县佛特库河(今黄泥河)流域;

加古部,分布在黑龙江五常县境内的活龙河流域;

术虎部 (乌虎部),分布在来流水流域;

乌萨扎部,分布在来流水流域;

裴满部,分布在五常县境内;

乌林答部,分布在瑚尔哈河(今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今海兰河)流域;

唐括部,分布在黑龙江五岳河附近;

达鲁古部,世居洮儿河、嫩江下游一带,分布在吉林前郭县境内;

纥石烈部,分布在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陶温水(今汤旺河)、徒笼古水(今多陇乌河)流域;

温迪痕部,分布在统门水(今图们江)、胡论水 (今活龙河)、移离闵(今饮马河)流域;

乌古伦部,邻近奥屯部、乌塔部;

乌塔部,邻近乌古伦部;

陀满部,分布在图们江附近;

乌延部,分布在蝉舂河(今延边嘎呀河)、星显水、阿不塞水流域;

斡准部,分布在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

职德部,分布在绥芬河流域;

含国部,分布在乌苏里江上游一带;

兀勒部,世居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合流处的东兀勒河一带;

主偎部,分布在扎伊芬河流域;

秃答部,分布在都尔河流域;

鳖古部,分布在布库河及松花江、黑龙江汇流处;

婆离八部,又称颇里八部,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伯力一带。

辽代的生女真长期没有本族文字,通常还是用结绳、刻木之类原始的方法记事。他们既不懂汉文,也不懂契丹文,至多通晓契丹语,仅仅凭记忆往来传话和充当翻译。至于成文的天文和历法就更谈不上了,只是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来识辨四季和记忆自己的年龄。以“青草几度”来判断岁月,草青一次当作一年,自然本人也就增长了一岁。生女真遇疾病,很少用药医治。同时,居处地势的复杂和生产生活的多样化,炼就了生女真的娴熟骑术。《说郛》上说他们“骑上下崖如飞,渡江河不用舟楫,俘马而渡”。农副产品除自用和就地交换外,还远运到宁江州的榷场上去出售,主要货物有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密腊、麻布之类。

生女真习惯于依山谷而居,住木板屋,大门一律东向。家家产户烧火炕,用来取暖、抗寒和除湿。他们久居深山,多饶林木,因陶器粗陋,瓷器又难得到,于是盛行使用木器,碟、盆、杓之类生活用具多为木制。女真人喜欢饮酒,爱吃肉菜粥糜,这是由鲜肉和野菜捣成的肉馅泥。他们还采摘芍药花的嫩芽做成鲜脆佳肴,味脆美,香久留。

生女真地处寒冷地带,衣裳多用各种皮毛制作,富人以貂鼠、狐貉皮为裘,贫者以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为衫。

在婚姻形态上,大体确定了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形式,同时存留诸如自寻配偶和抢婚的遗风,还表现为“男下女礼”,就是在女家举行结婚仪式,鼓励“入赘”。

而生女真中最强大的完颜部,又分12部,以部为氏。

函普的后人,担负了统一女真各部的重任。绥可时期,已定居安出虎水(黑龙江阿什河流域),种植五谷,制造舟车,建筑房屋,学会了烧炭和炼铁。乌古迪时期,史称“自景祖(乌古迪)以来,两世四主,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乌古(辶西)奠定的基础,为他的后人所继承和发展。

女真族的强大,引起辽王朝的不安。不仅派重兵防御,大辽皇帝还年年东巡。辽国每年要向女真族征收贡马万匹,契丹贵族强买女真族的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他们还随意强抢、殴打女真人。

金时期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领导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他生前还和南宋王朝达成协议,南北夹攻辽军,计划协助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宋、金间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频繁。

阿骨打在繁忙的战争年代,仍很注意农业生产,对黑龙江流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做了不少努力。他还创制了女真文字。1125年,宋金联合攻灭辽国。后来,宋、金双方缔约,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形成新的南北对峙。金国拥有了北部中国的广大版图。

金国采用了宋,辽官制。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并行。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

金国有19路总管府,分掌各路兵马和居民。东北地区分属北京路、上京路、东京路。北京路以今辽宁宁城县为中心,领辽西地区和吉林北部。上京路以今黑龙江阿城县为中心,领吉林北部、中部及长春、黑龙江。东京路以今辽宁辽阳市为中心,管辖辽东广阔地带。

女真族在夺取了辽国政权以后,强令中原人口搬迁到黑龙江流域。人来多了以后,农业生产技术有所发展,如松花江畔的肇州、冷山一带,不仅种植五谷和蔬菜,还从外地移植回鹘豆、西瓜、红芍药、桃树、李树。

金兵从中原大肆掳掠木匠、造船匠,来自中原的工匠广泛运用中原建筑的工艺流程和风格。开矿、冶炼也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矿洞、冶铁炉、金银制品、陶瓷烧制、铁制农具的生产技术都超过辽代,但与中原的质量还有不及。如铸铜以铜镜居多,工艺一般虽较粗糙,不过也有像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双龙纹铜镜这样的精品。

金国自铸铜钱,包括“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泰和重宝”,还发行了叫“小钞”、“交钞”的纸币。商业贸易以国家专营为主,以盐为大宗。只有一些金、银首饰的经营,归私人商家经营。金、银器上的“上京翟家记”字款,说明上京的翟家是自产自销的私人银号。

女真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个叫完颜希尹创制的,他仿照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而创制了女真大字。后来,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仿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而成,流传至今的女真文已经不多,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叫《大金得胜陀颂碑》,是目前最为珍贵的女真文实物。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凡是在女真族地区任职的文武官员,晋京朝见的奏疏、表章,一律要用女真文字书写。

金国建国之初,女真族的文化还很落后。侵略中原后,抢劫到大批汉族图书,一批汉族文人前来归附,使女真文化发展起来。女真贵族自幼学习汉族语文和各种文化知识,朝廷还采用骈体文写诏谕和奏章。唐、宋诗词,也是金国宫廷文学的主要形式。女真贵族完颜踌,能诗善画,他在《思归诗》中有“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这样颇为风趣的诗句。

金国女真族的歌舞音乐也受中原影响,常用乐器有的箫、琵琶、笙、鼓之类。宫廷乐工、歌女也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类的乐曲。

女真族信奉珊蛮教。珊蛮,即萨满。在女真语中,把巫婆叫珊蛮。所以,珊蛮教实际是一种巫术。重要的是,后来的满洲人也信奉珊蛮教。金国女真人也接受了佛教和道教,于是各地出现了许多佛寺和佛塔。

1234年,在蒙古人的有力打击下,盛极一时的金国土崩瓦解。先前徙居中原、华北和辽东的女真族迅速被同化。而那些留居在故地的女真族,一夜之间作鸟兽散,重又分散为众多的部落,接受来自元朝新政权的统治。

在元代,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称之为混同江,元朝在这里设立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邻、荸苦江5个万户府;又在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东征元帅府,在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千户所,在滨海地区设鲸海千户所,在黑龙江下游设兀者野人、乞列迷万户府。一般情况是,万户府下有千户所,千户所下又有百户所。这些女真部落,“各仍旧俗,无市并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

永乐元年(1403),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女真,原作“朱里真”,又作“朱里扯特”、“主儿彻惕”、“主儿扯惕”、“拙尔察歹”,满语称之为“珠申”、“诸申”。

明时期

明朝女真族的分化和重组

明朝先后设辽东都司25卫,奴儿干部司384卫,统辖整个东北地区。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西,濒临日本海,南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明初,依照分布区域,把女真族划作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舂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

建州女真,原为居住在黑龙江三姓(今依兰)的火儿阿部。明初,火儿阿部酋长阿哈出,赐名李思诚,任建州卫指挥。永乐八年(1410),阿哈出死后,他的儿子释家奴,赐名李显忠,世袭父职。宣德年间,阿哈出之孙李满住,率部从三姓迁至宁古塔,又迁至婆猪江(今浑江)一带。正统初,因受海西女真、朝鲜的侵扰,又迁到苏子河上游的灶突山(今辽宁新宾县呼兰哈达)附近。建州女真另一支,为居住在三姓附近的斡朵里部,酋长为猛哥帖木耳(孟特穆),永乐八年,因野人女真侵扰而南迁,几经转迁,于正统初重新集结于浑河流域。

正统七年(1442),明朝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万历年间,明朝先后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1583—1593年,努尔哈赤起兵后11年,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中心,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1599—1616年,又相继统一扈伦四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以赫图阿拉为兴京,史称后金。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

海西之名,始见于元代,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哈达、叶赫属山夷,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后迁至呼兰河流域,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又称呼伦四部。17世纪初,为努尔哈赤所吞并。

野人女真,同样是沿袭元代旧名,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称,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

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东海窝集部,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而呼尔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来,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代女真族是重新组合的民族。建州卫、毛怜卫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遗民,从事农耕定居生活,种谷纺线,饮食服用,与汉族没有多大区别。海西女真人,多是金代完颜部后裔,同样也从事耕稼,他们倚山作寨,亲属聚居在一起。野人女真,又称女真野人,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伦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风俗与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猎为生”。

满族的形成

满族始称满洲,后有新(满语“伊彻”)旧(满语“弗”)满洲之分,实际上包含东北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

正统七年(1442),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15—17世纪,满族已成为一个新的共同体。所以,满洲之为族称,是以建州、海西女真为主体,同时又包括了大部分野人女真,当地的汉族、蒙古族和别的民族,也是构成满族的重要因素。

肃慎作为满族的最早先民,尽管史书上语焉不详,但考古发掘资料却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物证。肃慎及其后裔,既有关联又不能等同,不应该把肃慎以下的邑娄、勿吉、靺鞨、女真各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当为满族本身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又不能把肃慎以下,直至明代女真人的世代相承关系,与满族的形成割裂开来。满族真正以一个民族出现,只能说在明代末期的17世纪之初,这时已从女真人中间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的历史,起源于明代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组合。

女真族本来是散居于东北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一带的游牧民族,古为萧镇氏,隋唐时称为靺鞨,分为七部,五代时改称为女真。宋时又分为生女真和熟女真两部,熟女真受辽国统治,生女真却散居东北,不受辽管。北宋末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改国号为金,是为金太祖,并起兵反辽,又与宋合作,把辽消灭,称霸北方。后金兵南下侵宋,首都汴京沦陷,宋室南迁继续抵抗。后来,金国不断地向南宋作出侵略、敲诈等行为,更多次侵略南宋。但后来金国开始衰落,被漠北的蒙古人反叛。

蒙古本臣服于金,而金国一直以分化的策略,煽动草原上各部互相攻伐,加上以减丁政策,对他们三年屠杀一次。终于,蒙古在成吉思汗领导下崛起,并联宋伐金,终至灭亡。

金国灭亡后,女真人仍是散居于东北。明初在东北设了三个卫所,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建州到了努尔哈赤时强大,他吞并了女真各部,复用国号为金,是为后金,后又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并起兵叛乱攻明,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清,是为清太宗。皇太极先假意与袁崇焕和谈,称机攻伐朝鲜。其后南侵,不久太宗崩,世祖福临幼年继位,由王叔多尔衮摄政。此时,大明由于天灾多发,民变四起,终被李自成所灭。1644年,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求援,多尔衮率后金军入关参战,满洲人正式侵入中原。

不久,世祖崩。圣祖玄烨继位,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但到了乾隆晚年,盛世开始转下。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接著被列强侵害,加上内乱,满人的统治动摇,汉人乘势抬头。咸丰皇、光绪皇等先后图强,可惜都失败。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满清政府被推翻。

满州族到了今天仍生活于中国东北一带。

明初到明中叶,东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分为建州、 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最初,建州女真分布于今牡 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于今松花江 流域;东海女真则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自明初 至明中叶,在女真住地设置卫、所,逐渐增加,多达384 个卫、所,总属奴儿干都司名下。卫、所的长官如都督、 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长、百户长等,均以女真酋 长担任。明廷给予印信,允许定期赴京朝贡。并先后于 广宁、 开源、抚顺、清河、□阳、 宽甸等处开设马市, 进行贸易。此类卫所称为羁縻卫所,故仍受辽东都指挥 使司节制。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为明廷内官,在 明永乐九年(1411)至宣德八年(1433)的20余年中,屡受 朝命出使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于永乐十一年 (1413)和宣德八年兴建和重建永宁寺于奴儿干都司所在 地(黑龙江口附近亨滚河来汇处特林地方古城),两次 皆立碑于寺前,前者额题《永宁寺记》,后者额题《重 建永宁寺记》,详细记载奴儿干都司及永宁寺建立经过 与亦失哈屡次出使情形。碑上刻有汉、女真、蒙古、藏 4种文字,题名均由亦失哈领衔居首,以下数十人,有汉、 女真、蒙古等多种民族成分,为明朝东北部疆域及女真 各部臣属明朝的历史见证。

明代女真各部中,建州女真为元胡里改、斡脱怜二 万户的部民,酋长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于明初来归,先 后建立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设指挥 使,统辖其众。海西各卫所后来发展为叶赫、辉发、哈 达、乌拉四部。因受东海女真的袭扰,建州、海西二部 相继辗转南移,嘉靖年间(1522~1566),建州女真定属 于今抚顺以东苏子河一带;海西四部则散处于今开原以 北辉发河流域。建州、海西二部生产力发展较快,农耕 技术相对提高,已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迅速由采集狩 猎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进入奴隶制发展阶段。各部部长 称贝勒、贝子,拥有大批奴仆(阿哈),成为奴隶主(额 真),平民则称为伊尔根。永宁寺碑 明成祖经营奴儿干设立卫所的记事碑,背面 有女真文,为女真文字资料中的珍品

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人的杰出首领、猛哥帖 木儿的六世孙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了建州各部,万历十七年(1589),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 后加授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 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在统一过 程中,努尔哈赤将女真人原有的狩猎生产组织形式“牛 录” 加以增定完善, 创建了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八 旗”。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称大□,沿用“金”为 国号,史称后金。关于后金建国前及后金时期的社会性 质,目前史学界各家说法颇有差异,讨论正在深入发展。 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大汗位,于天聪九年(1635)改“诸申”(女真另一译写形式) 为“满洲”,从此满洲代替女真为族名,而其余女真各 部亦各以赫哲(赫真)、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名通行,女真一名在清代逐渐消失。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改国名为清,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泰极否来。南宋政权终得消灭,但支撑大元帝国骇人军事行动的财源日渐枯竭。在年近古稀的肥胖帝王忽必烈眼中,谁能为帝国搜刮更多的金钱,谁就是真正的“忠臣”。1279年,元朝大军把南宋送进坟墓的同时,它自身千疮百孔的财政问题,也更显突出。 忽必烈像忽必烈当王子时代及治国早期,对儒生比较亲近。1242年,汉族和尚海云禅师携弟子刘秉忠至漠北。忽必烈召见二人,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云禅师回答:“宜于天下大贤硕儒中,求问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忽必烈很高兴,遂留刘秉忠于身边为参谋。刘秉忠虽释门中人,却通《易经》、儒术、天文,至于地理、律历等等,无一不精。这样的人才,深为忽必烈所喜。同年,汉族儒士赵璧、王鹗等纷纷加入忽必烈幕府,为他宣讲《孝经》、《书经》等经书。特别是王鹗,乃被蒙古所灭金朝的末代状元,饱学硕儒,道德文章,皆有所观。青壮年时代的忽必烈很用功,常听王鹗授业至夜深,感慨说:“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可见,拳拳向儒之心,是忽必烈当时真实状态。1252年,从前仕金的汉族士大夫张德辉、元好问二人觐进忽必烈,奉请他为“儒教大宗师”,作为“黄金家族”的重要成员,忽必烈“悦而受之”。这一举动有两种意义:其一,蒙古贵族首次显现出对儒家思想的真诚向往;其二,儒士文人渴求蒙古贵族的政治保护。而后,姚枢、窦默、许衡等汉人儒士也入忽必烈藩邸,成为这位蒙古王爷手下得力的参谋顾问班子。1260年,忽必烈称帝于开平,汉族谋士,特别是刘秉忠,出力尤多。无论是典章、制度、开国国号、都城兴建、官制章服、朝仪礼制,均肇自这位亦儒亦释亦道的汉族文士。当然,开国之时在“庶务”方面出力最多的,还有日后因亲家李璮造反被处死的汉人儒士王文统,“凡民间差发、宣课盐铁等事,一委(王)文统裁处。”可见,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大元朝廷的儒家印记相当明显。 为了使得以儒治国的政治方针得到贯彻和延续,忽必烈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七八岁开始,忽必烈的独生子真金即接受儒学教育。十岁时,汉族大儒王恂又被忽必烈派去教授真金的学业。王恂不仅向真金灌输儒家传统经书,也向他宣讲“善恶得失”和亡辽亡金的历史教训等“深切世用”的“案例”。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这养成了日后皇太子真金纯粹的儒家理念,使他成为大元朝廷“儒臣”派的当然代表。忽必烈出于切实考虑,对于蒙古贵族后裔的儒家教育也狠抓不放松。1265年,蒙古贵族安童(木华黎四世孙)得任中书右丞相,忽必烈便派大儒许衡为安童之师,由此,安童日后也成为“儒臣”派的中坚分子。所以说,大元朝廷中的儒臣派,不仅仅是亡辽亡金亡宋的汉族知识分子,还包括真金这样的“储君”以及安童等蒙古勋贵。 忽必烈对儒臣特别是汉人臣士的信任危机,随着1262年山东李璮之乱的爆发而点燃。与李璮有姻亲关系的王文统被杀后,不少儒臣也受到牵连。惊惶之下,汉人将领史天泽也被迫交出兵权。由此,忽必烈心中对汉人、儒士的不信任感日益加剧。同时,由于灭宋战争以及对付西北蒙古宗室王爷的挑衅,忽必烈的银库日益枯竭。打仗要花钱,平乱要花钱,拉拢蒙古贵族血亲所支出的大笔赏赐也要花钱,因此,“财臣”日渐任用,阿合马等色目人因能够为忽必烈敛财,日渐得到宠遇,这些人也成为忽必烈平衡朝臣活动权力的有力砝码。特别是随着南宋的灭亡,大元已无任何真正有力的敌对势力,儒士不再具有昔日的重要性,黄金白银,成为忽必烈最大的心头渴恋。所以,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三个敛财高手,陆续成为忽必烈的宠臣,为害二十余年,搜刮财赋,横征暴敛,搞得天下骚然。其实,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恶贪焚暴敛之徒,并因反对其兄皇“宪宗”蒙哥汗手下左丞相阿兰答儿的“钩考钱谷”而引祸上身。 自成吉思汗起,蒙古王公对中原汉地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远见,只知抢掠烧杀。窝阔台汗上台后,幸亏有耶律楚材上谏以收取赋税方法代替杀掠和抢夺,中原汉地人民才有幸稍得休息。1239年开始,回回巨商奥都拉合蛮买断了中原汉地的课税权,实际上破坏了耶律楚材那种较为温和的搜刮方式。而后,花剌子模大商人牙剌瓦赤和奥都拉合蛮轮流上场,主管中原财赋及庶务,对当地人民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剥削。贵由汗死后,蒙古内部乱成一团,贵族阶层更是混水摸鱼,你捞一笔我抢一笔,对中原汉地征求财货不绝。蒙古王公对汉族士 大夫不信任也不熟悉,他们只喜欢大笔大笔奉上珍稀宝物的色目商人们,依靠他们充当“经纪人”,任凭这些人到中原搜刮,只要商人能向他们交上“份儿钱”,别的一概不管。蒙哥汗继位后,在中原汉地大肆推行“包银”制度,向中原汉人按户收取“人头费”包银。在官府催逼下,汉族人民畏于杀戮,只得向色目商人借高利贷“斡脱钱”。这种利滚利的高利贷真正宰人,一锭银子,十年内可向上滚积成一千零二十四锭。家破人亡仍旧交还不起银子,大量汉人只能选择逃亡一路,田亩荒废,良家失散,四处流离。幸亏忽必烈是蒙哥汗的亲弟,他在汉人儒士建议下,得到关中、河南等中原汉地作为封地,开府求治,使广大地区得以有效治理。1254年,忽必烈又在桓州以东、滦水以北的龙冈兴建开平新城,雄心勃勃地准备放手经营中原。 树大招风。蒙古贵族以及色目商人这些“既得利益者”,眼红忽必烈手中的财权,纷纷在蒙哥汗面前说他的坏话,指他有不臣之念,并诬称忽必烈王府手下人“多擅权为奸利事”。蒙哥汗震怒,在削弱忽必烈兵权的同时,派出亲信阿兰答儿等人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展开“清污”运动,想验明忽必烈是否有罪。这群人如狼似虎,大兴案狱,严刑逼供,当地官员被拷打致死的就有数十名之多。汹汹逞威之外,他们还随意向当地官吏敲诈勒索,得不到钱就把人关进监狱弄死。 为了在中土树立更高的威望,一直居于漠北的蒙哥汗亲征南宋,一方面想彰显他的无上威权,一方面想以灭亡南宋的胜利重新树立他本人在中原以及江南的影响力。已经丧失军权的忽必烈幸亏有汉人儒士替他出主意,送妻女至兄皇处为人质以示自己无“异图”。毕竟手足情深,二人会面后,误会暂时消除,蒙哥汗也下令停止对中原一带钱谷财赋的“钩考”。 1258年,进攻南宋的塔察儿一部蒙军遭挫,蒙哥汗命令忽必烈重新率军征宋。转年夏天,亲征四川的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被一块炮石击死。他不仅没有能灭亡南宋,自己倒死在了酷热潮湿的蜀地。喜大于忧,忽必烈终于得喘一口大气,纵马飞奔,飞也似回到草原,去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 中国的古代政治,向来是屁股决定脑袋。位置一变,思维也随之产生变化。忽必烈坐上大汗宝位,随着国土的扩大和战争的继续,昔日对于横征暴敛的反感,逐渐为对黄金白银的喜爱所取代。泱泱大元朝,真是太需要钱财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