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弩字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9-03 09:13:05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弩字怎么读

弩字的读音nǔ。

弩(拼音:nǔ)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最早见于战国。本义是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后引申为射弩的弓箭手等。

基本字义:

名词,用机械力量发射的硬弓。 ?组词:连弩、万弩齐发、剑拔弩张。《史记·卷一零八.韩长孺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文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详细解释: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同本义。

弩,弓有臂者。——《说文》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韩非子·难势》

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荀子·议兵》

强弩之末。——《资治通鉴》

伏弩射杀。——《汉书·李广苏建传》

良将劲弩。——(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连弩(数矢并发的弓);弩门(蒙语称弓);万弩齐发;努力(弩弓的射力);弩子(弩弓);弩牙(弩机钩弦的部件);弩末(强紧之末);弩栝(弩弓用以发射弓箭的机栝)。

能射弩的弓箭手〖archer〗。如:弩团(古代的弓箭部队)。

组词:

弩团、弩炮、督力、弩师、弩括、弩台、警庐、督弓、弩矢、弩弦、弩下逃箭、弩机、警张剑拔、弩牙、望行、督手、努子、警体、弩郁、警车、弩末、督箭、弩鄃、弓弩院、强弩之极、强弩之末、剑拔弩张、剑拔弩张、搭弩张弓、强弩之末、蜡弩牙、甲餐库、马弩关、张眉弩眼、强弩末矢、独辕弩军、木羽弩箭。

尊中弩、竹弩、流弩、角弩、弃甲负弩、田弩、射弩、犀弩、四弩、蹶弩、樽中弩、抹弩、合弩、八牛弩、窝弩、火弩、踏弩、犀弩、玉弩、铜牙弩、克敌弩、兵弩、水弩。

良将劲弩读音

枪林弹雨

qiāng lín dàn yǔ

[释义] 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语出] 清·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弹枪林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正音] 弹;不能读作“tán”。

[辨形] 枪;不能写作“抢”。

[近义] 刀光剑影 烽火连天

[反义] 和平年代

[用法] 多用于形容炮火密集;战斗激烈。①名词性;一般作宾语。②谓词性;一般作定语。

[例句]

①他参加革命几十年;在~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②担架队冒着~往返于阵地和野战医院之间。

[英译] bullets showered down like rain

良将劲弩拼音:liáng jiàng jìn nǔ?

弩〈名〉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同本义

弩,弓有臂者。--《说文》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韩非子·难势》

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荀子·议兵》

强弩之末。--《资治通鉴》

伏弩射杀。--《汉书·李广苏建传》

良将劲弩。--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连弩(数矢并发的弓);弩门(蒙语称弓);万弩齐发;弩力(弩弓的射力);弩子(弩弓);弩牙(弩机钩弦的部件);弩末(强紧之末);弩栝(弩弓用以发射弓箭的机栝)

能射弩的弓箭手

弩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万~齐发。

更多解释:

弩 nu 部首 弓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弩

crossbow;

〈名〉

(1)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2)

同本义 [crossbar]

弩,弓有臂者。--《说文》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韩非子·难势》

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荀子·议兵》

强弩之末。--《资治通鉴》

伏弩射杀。--《汉书·李广苏建传》

良将劲弩。--汉·贾谊《过秦论》

(3)

又如连弩(数矢并发的弓);弩门(蒙语称弓);万弩齐发;弩力(弩弓的射力);弩子(弩弓);弩牙(弩机钩弦的部件);弩末(强紧之末);弩栝(弩弓用以发射弓箭的机栝)

(4)

能射弩的弓箭手 [archer]。如弩团(古代的弓箭部队)

弩弓

nǔgōng

[crossbow] 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将箭射出的古代弓

弩机

nǔjī

[rear works of the crossbar] 弩的木臂后部装置的机件

弩箭

nǔjiàn

[bolt] 以弩弓发射的箭

弩手

nǔshǒu

[arbalester;soldier with crossbar] 使用弩的人

nǔ ㄋㄨˇ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弓。~机。~手(弓手)。~箭。~炮(发射石块的弩机)。

郑码zmxy,u5f29,gbke5f3

笔画数8,部首弓,笔顺编号53154515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