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戥圡怎么念,是什么意思?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31 11:53:07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戥圡怎么念,是什么意思?

戥(děng)、圡(tǔ)

一、戥:děng?

部首:戈 四角码:63150 仓颉:ami

86五笔:jtga 98五笔:jtga 郑码:KMHM

统一码:6225 总笔画数:13 笔顺:2511311211534

释义:

1、戥子,称贵重物品或药品用的一种小型的秤。

2、用戥子称。

二、圡:tǔ

部首:土 四角码:40103 仓颉:gi

86五笔:fyi 98五笔:fyi 郑码:BSVV

统一码:5721 总笔画数:4 笔顺:1214

释义:古同“土”。

扩展资料

一、戥笔画顺序如下:

二、组词

1、戥子:[děng zi]?

测定贵重物品或某些药品重量的小秤,构造和原理跟杆秤相同,盛物体的部分是一个小盘子,最大计量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

2、戥耗:[děng hào]?

用戥子称量的差额。

3、戥头:[děng tóu]?

戥子称得不够分量的差额。

4、戥锌:[děng xīn]?

戥锌意思是指用来称量珍贵物品的小称上的称花的专门叫法,小称一般是用骨作称杆,用金属锌作称花的。

5、戥秤:[děng chèng] :戥子。

提起唐伯虎,不少人会想到一个词:癫狂。曾经的唐寅,是当地有名的才子,和众多文人一样,希望通过仕途走进官场。但29岁那年的科场舞弊案,彻底打破了他的美梦,从此苏州名才子下线,浪迹江湖的一代画师上线。 唐伯虎的画有多值钱,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大家也能想象,都是以千万为单位。那么他的诗又如何?唐伯虎存世的诗作不多,但却极具个人风格,常以俚语入诗,最经典的诗句是《桃花庵歌》中的 「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出穿”,以及《一剪梅》中的「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然而近几年,唐伯虎的的一首趣诗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就是近年才入选小学课本的《画鸡》。这是唐伯虎很「 ”俗气”的一首诗,不少人觉得全诗是句句俗气,堪称小学课本中最没水平的诗作,但小朋友们却喜欢得很,毕竟它读一遍就能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与王维的《画》一样,这首七绝其实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一只大公鸡。当年唐伯虎画了只大公鸡,便随手在上面题下了这首诗,全诗无一生僻字,句句大白话。 诗的一、二句写大公鸡外在的形象,这只鸡头顶红冠,鸡冠天然不需要裁剪;同时它又通体雪白,雄赳赳气昂昂地走来。诗人抓住了鸡冠和鸡毛的两个细节,以红冠对白毛,如作画一般大笔墨渲染,颜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从这两句中,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唐伯虎作为一个画家的审美观,那就是自然和自信之美。公鸡的红冠不用剪裁,这是它的自然之美;而雄赳赳地走来,则是它的自信。 到了第三句,诗人却笔锋一转,充满自信的大公鸡却「 ”平生不敢轻言语”,这就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答案就在第四句中。只因公鸡它一叫,千家万户都要开门。前一句是公鸡的心理描写,诗人用「 ”不敢”的拟人写法,道出了公鸡的纠结。后一句是陈述一个事实,用「 ”一叫”二字加强语气,再用「 ”千门”对「 ”万户”,气场全开,令人眼前一亮。 纵观全诗,虽是一首看似简单的咏物作,但却动静结合,有外表的描写,充满了画面感。同时又有心理活动的叙述,可谓写活了画中的这只大公鸡。至于有人觉得这首诗俗气,或许是因为全诗在遣词上,用的都是最简单通俗的字眼,完全不避讳口语,但这正是唐伯虎诗的特点。正因如此,这首诗才充满了民歌风味,读起来乐感十足,背起来也容易,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所谓大道至简,这首诗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这一点上,唐伯虎这首诗与骆宾王的《咏鹅》是一样的。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一、二。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