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李玉清的论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9 23:45:37浏览:11分类:教育知识

李玉清的论文

一、《伤寒论》文献研究

1 成无己生平及《注解伤寒论》撰注年代考 中华医史杂志 1998(4)

2 《伤寒补亡论》引《伤寒论》文所据祖本之探讨 中医文献杂志 1998(3)

3 《注解伤寒论》引书简考 中医文献杂志 1999(2)

4 《注解伤寒论》所据祖本考 中华医史杂志 1999(4)

5 《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6)

6 《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1)

7 《伤寒明理续论》的特色及不足 国医论坛 2001(3)

8 《注解伤寒论》释误考 中医文献杂志 2003(4)

9 《注解伤寒论》书名考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0 《注解伤寒论》首次刊刻过程考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1 试论成注《伤寒论》版本对后世的影响 中医文献杂志 2004(2)

12 《注解伤寒论》“府病说”对后世的影响 中医药学刊2004(7)

13 试析成无已阐释《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 四川中医2004(5)

14 成无已生平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

二、中医医史内史、外史研究

1. 略论道教文化对《千金要方》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

2. 万密斋小儿心理疗法浅析 国医论坛2003(2)

3. 瘀血体质的状态及形成因素 江西中医药 2003(4)

4. 孙思邈小儿护养法的启示 中医研究2003(3)

5. 体质与证的区别与联系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

6. 论归经学说的提出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杂志 2003(10)

7. 哕义衍变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

8. 文医交叉课程《训诂学》教学体会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12)

9. 试论宋儒治学方法对宋士大夫编撰医书的影响 中华医史杂志 2005(3)

10. 从《千金宝要》看宋文人编撰医书的思路 国医论坛 2003(6)

11. 从历法谈李时珍以《雷公药对》所用历法为周历之误 医学求真集 2003 第六届中医文献学术研讨会

12. 试析宋士大夫私人编撰医书之原因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2)

13. 试论宋儒治学方法对宋《伤寒论》文献研究方法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1)

14. 从五脏五行配属关系的多样性看医学发展的轨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4)

15. 谈医学史外史研究倾向的思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10)

16.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3)

17. 道家复归婴儿的现代养生意义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6)第二位

18. 从《本草纲目》看药物炮制法改进的原因 光明中医2007(1)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研讨会 06威海

19. 《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续论》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2007(8)

20. 《难经本义》初次刊刻情况考 中华医史杂志 2007(6)

21. 《十四经发挥》十四经模式的确立及丹道文化背景分析 医学与哲学 2007(1)

22. 试述《本草纲目》对药物炮炙法的贡献 光明中医2007(1)

23. 谈滑寿整理《素问》的成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

24. 从李济马的知识结构看儒家思想对其医学成就的影响 医学与哲学2007(5)

25. 郭思与《千金方》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5)

三、教学研究

1. 《训诂学》渗透医学人文精神教学法的尝试 中医药学刊2007(5)

2. 谈《训诂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及理解古医书能力的培养中医教育 2005(2)

3. 人文社科知识介绍在《中医文献发展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中医教育 2005(1)

步玉如教授百合-乌药治疗脾胃病经验气郁化火润肺开郁。步教授认为,肺居高原主一身之气,为诸气之总司。若肺气失于宣降则脾胃枢机不利,升降不能调顺,胃痞壅塞不通则痛。而气郁日久多有郁而化火者,此乃肺气失于宣降,气郁化火胃脘痛之病理。治法上不宜单纯使用辛温香燥行气之品,否则虽气郁可开,而火郁更炽;然而又不能仅以苦寒泄火之药,因其火不盛苦寒恐有伤脾胃之虞。故以百合汤加味(干百合30 g,乌药15 g,茯苓12 g,法半夏10 g,甘草8 g,陈皮10 g,炒白术8 g,佛手片8 g),百合甘润微寒具清肺、润肺、降气之功能,肺气得降则诸气皆调,配以乌药一凉一温,柔中有刚,润而不滞,脾胃枢机运转则胃痛自止。{刘少云。步玉如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4):232}。

***

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注重中焦气机升降用药经脸肝胃气滞常选用柴胡、枳壳;脾胃气虚则以党参、黄芪配木香、枳实;理气行瘀则以桔梗、枳壳配川牛膝;肝胃阴虚则以木蝴蝶伍佛手;湿邪偏胜则以霍香、佩兰合法半夏、陈皮,或砂仁、白豆寇与茯苓、生薏苡仁同用。{雷云霞。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用药经脸介绍[J]。新中医,2005,37(10):10-11}

***

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一药多用经验如患者有热象且伴大便不爽,可选用蒲公英30克,,既清热又通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而出现脘腹胀满、疼痛症喜用莪术,,既消积化瘀散结又可防止癌前病变。对于脘腹痞满.、泛酸等症状,常选用浙贝母,既开郁散结又可制胃酸止痛。对于腑气不降,大便不通者,则喜用路路通,以通行十二经脉;而对胃脘痛甚者,常用徐长卿20g,以通络止痛。此二味药临床多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很少用于脾胃病。对于腹泻、苔腻、口气秽浊等湿盛者,常选用白芷,既可祛邪燥湿,又可收涩止泻。{雷云霞。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用药经脸介绍[J]。新中医,2005,37(10):10-11}

***

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病证结合用药经脸临床上对胃癌前病变患者的辨治,认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形成多为气滞血瘀痰凝,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白花蛇舌草、木馒头、藤梨根、水红花子、冰球子、石见穿等清热散结活血化癖瘀之品,以达到清散邪毒之目的,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多具有抗癌作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蔡教授则在辨证基础上加用连翘、蒲公英、黄芩、吴茱萸等具有杀菌活性的药物。{雷云霞。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用药经脸介绍[J]。新中医,2005,37(10):10-11}。

***

程焕章老师治疗脾胃病消胀用莪术经验慢性胃炎患者多数表现为痛胀并见,甚而因胀而痛,乃属气血两病,治疗上必须气血同治。尝曰:胃胀痛者单用气分药不够,一定要用血分药。并喜用莪术,认为是最理想的血分消胀药。早期处方中纯用理气药,效果略逊,经临床实践后加入莪术,则消胀止痛的效果大增。{张善扬。程焕章老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J]。福建中医药,1990,21(5):4-5}

***

陈德润主任治疗脾胃病用大贝母、七叶一枝花经验大贝母:性味苦寒,能降痰气,善开郁结,解热毒,陈老好以此药来治疗消化道疾病。据陈老经验,脾胃病多是脾胃运化失健,不能运化水湿,湿聚生痰,痰凝气滞,壅塞中焦,则为心下痞满。大贝母化痰,保护胃肠黏膜,又具有抗炎作用。从而加强了临床的疗效。且大贝母具有散结消肿,有治疡医疮之功,对溃疡病之疼痛吐酸尤为适宜;七叶一枝花:本品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陈老认为慢性胃炎的组织形态病理学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和疣状增殖的特点与中医的痰凝血瘀相似。七叶一枝花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用甚多。{林智辉,赵聚山。陈德润主任治疗脾胃病经验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112-113}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