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二陈汤的加减方妙用。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9-01 12:33:15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二陈汤的加减方妙用。

李今庸:二陈汤,用好了可以治疗这15种病

2017-12-05 同春堂

文章来源于网络

二陈汤临床运用15例

作者/李今庸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用时加生姜同煎服,主治湿痰咳嗽,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为治痰通剂,故凡因痰而致之病证,皆可以其为基础加味而治之。兹将用之有验者择要加以论述。

1.小儿惊风

治小儿惊风,时发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眼珠青蓝色,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6g,陈皮6g,茯苓6g,炙甘草5g,竹茹6g,炒枳实6g,炒石菖蒲5g,僵蚕5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三服,一日服尽。方即为温胆汤加石菖蒲、僵蚕。如有热,口渴、尿黄者,加天竺黄5g。如惊风日久,正气已衰,抽搐轻微,神识模糊,气息微弱者,则加党参、远志、胆南星,为涤痰汤加远志、僵蚕。

2.癫痫

治癫痫,或数月一发,或月一发,或日一发,或日数发,发则猝然仆地,叫呼一声,不省人事,口流白沫,四肢抽搐,移时自行苏醒。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log,炙甘草8g,制南星10g,炒枳实10g,远志10g,石菖蒲10g,僵蚕10g,大贝母10g,当归10g,川芎8g,明矾3g。上十三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导痰汤加僵蚕、远志、石菖蒲、大贝母、当归、川芎、明矾。

3.中风

治中风有痰,语言謇涩不利,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脉虚,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胆南星10g,党参10g,石菖蒲10g,僵蚕10g,竹沥12g,生姜汁10g,上十二味,以水适量煎前十味,汤成去渣,取汁,加入竹沥、生姜汁,分温二服,一日服尽。方即涤痰汤加僵蚕、竹沥、生姜汁。

4.精神失常

治精神失常,奔走不已,多语,少眠,喜悲哭,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石菖蒲10g,远志10g,党参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党参、远志、石菖蒲。

5.发笑

治体胖,头昏闷,寡言语,面部时发微笑而不能自控,舌苔黑黄干燥,脉弦滑,宜二陈汤加味。

京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5g,炒枳实10g,黄连10g,天花粉15g,玄参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黄连、玄参、天花粉。

6.头痛

治头痛,昏闷不爽,口渴,舌苔黄腻,脉弦,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炒黄芩10g,天花粉10g,胆南星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黄芩、天花粉、胆南星。

7.肩背疼痛

治或左或右一侧肩背疼痛,不能牵动,脉细,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当归10g,川芎10g,姜黄8g,僵蚕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8.脚肿

治两脚浮肿不匀,一脚肿甚,一脚肿轻,皮肤颜色不变,脚有重滞感,小便正常,治宜二陈汤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制南星10g,炒枳实10g,木瓜15g,苍术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二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导痰汤加木瓜、苍术。

9.气虚浮肿

治气虚浮肿,早起面目肿甚,两脚肿消,下午两脚肿甚,面目肿消,肢体易疲乏,脉虚,苔薄白,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党参10g,炒白术10g,炒生姜6g。上七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六君子汤。

10.失眠

治失眠,烦躁不易入睡,睡则易惊醒而心悸,或有呕恶,治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炒酸枣仁10g(打)。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温胆汤加酸枣仁。

11.胃胀痛

治胃部胀痛,每于饥饿时发作,稍进饮食则痛止,腹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苔白薄,脉虚,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10g,党参10g,炒白术10g,炒生姜6g,桂枝8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六君子汤加桂枝。

12.疝气

治疝气,睾丸肿大疼痛,坠胀,引小腹不舒,小便色黄,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青皮10g,小茴10g,荔枝核10g,橘核仁10g,川楝子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13.积聚

治积聚,腹满气塞,短气不得息,不下食,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槟榔12g,生姜10g,柴胡10g,紫苏6g,细辛3g,熟附片8g,大黄10g。上十一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为槟榔汤。

14.闭经

治妇女体胖,月经闭止不来,起居、饮食如常,脉沉微,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炒白术10g,炒苍术10g,当归10g,川芎10g,射干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15.妊娠恶阻

治妇女妊娠恶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炒白术10g,党参10g,炒生姜10g,黄芩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频频呷服,—日服尽。不瘥,更作。方即六君子汤加黄芩。

 白头翁汤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它又有什么禁忌?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及药理作用。

 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菌,抗阿米巴原虫,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1.抗菌:白头翁汤对志贺氏、施氏、福氏、宋内氏等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志贺氏菌、施氏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福氏菌、宋内氏菌作用较弱。对金**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藓菌等皮肤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头翁汤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以黄连、秦皮作用最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

 2.抗阿米巴原虫:白头翁汤具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煎剂及其所含皂甙作用更为明显,浓度较高时可完全抑制其生长。

 3.抗炎:白头翁汤对大鼠多种实验性脚爪浮肿及肉芽肿有消炎作用,局部用药能减轻肉芽肿的发展,效果近似保泰松。

 4. 增强免疫功能:白头翁汤能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于细菌毒素还有明显的解毒效应,这无疑可促进机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

 心血管系统疾病

 陈氏报道治疗两例经心电图诊断为短暂阵发性宾至如归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或多形性室性早搏患者,其中一例伴下利后重,经西药治疗无效,而用本方或加味治疗,服2?4剂而收效。

 造血系统疾病

 广东省梅县地区卫生院介绍,用白头翁合剂(白头翁、车前草、凤尾草),制成煎剂及注射剂,经内服或注射,部分患者配合输血、输液,治疗蚕豆病84例,全部治愈出院。

 妇科疾病

 杨氏以本方为主治疗急性盆腔炎107例,处方:白头翁30g,黄连10g,黄柏12g,秦皮15g。产后恶露不净者加贯众炭30g,益母草30g;气虚多汗加炙黄芪30g,党参24g;体温在39℃以上者加银花50g,公英30g;少腹痛者加香附30g,橘核仁30g;盆腔包块者加山甲12g,赤芍24g;盆爱积液加生薏仁30g,瞿麦30g;食欲不振者加陈皮12g,茯苓15g,砂仁10g;大便干结加大黄10g。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结果:1疗程治愈者67例,2疗程治愈者40例。其痊愈标准为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妇检:阴道内清洁,宫体、附件正常,盆腔压痛消失;B超:盆腔积液消失,血常规正常。程氏治愈1例急性盆腔脓肿患者,证属热毒湿浊蓄积下焦,客于胞中,影响冲任。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排脓,方以本方加大黄、桃仁、丹皮、薏苡仁、黄芪、冬瓜子。服17剂而愈。李氏治疗急性附件炎患者1例,因肝胆湿热,下注胞中而发,治以清肝利胆,健脾祛湿。以本方加味:白头翁30g,黄连8g,黄柏15g,薏仁30g,厚朴10g,苍术12g,甘草8g。共服6剂病愈。安氏以本方治愈黄带1例,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胞中,损伤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治以清热燥湿止带,方用本方加白果、龙骨、牡蛎、贯众,4剂诸症明显减轻,后以易黄汤合逍遥散治疗,数剂而愈。

 男科疾病

 张氏等以本方治疗1例因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而致遗精患者,先以白头翁汤加泽泻、牛膝、金樱子、秦皮、芡实、龙骨。共服22剂,诸证好转,后以六味地黄汤20余剂调治而愈。

 眼科疾病

 安氏等以本方治疗天行赤眼(急性结膜炎)证属肝经风热上扰所致患者1例,治以清泄肝经风热,方以白头翁汤合当归赤小豆汤加减,服3剂而愈。哉氏治疗急性结膜炎患者属热毒上攻于目者,以本方加生大黄、生地、知母。三剂后双眼红赤基本消退,微痒,上方减大黄,加蝉衣、荆芥、防风,继进2剂而愈。何氏等还以本方加减治疗因肝火上炎、肺热炽盛所致的红皮肤赤痛(急性结膜炎)而获得满意疗效。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