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歌词大全 > 正文

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9-07 02:21:49浏览:18分类:歌词大全

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

一、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拉弯的弓箭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瀑布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机械能。

3、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

“暗香来”“花气袭人”都是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4、陆游《村居山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花气袭人”是因“骤暖”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说明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5、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露水的结果。

6、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体)因温度下降凝华为霜(固体)的结果。

物态变化图例

7、郦道元《三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

8、“潭清疑水浅”

光的折射:水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

9、晚唐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浓阴”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光沿直线传播”。

“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10、毛泽东《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在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地球赤道的全长为40076千米,所以当你坐在赤道附近每天可行4万千米。这就是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里”所指的意思。

二、诗词中的化学知识

1、《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就是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也就是生石灰的过程,化学反应方程为CaCO3==CaO+CO2↑。

生石灰正是白色的,洁白无瑕的,清清白白的,作者仔细观察到了这个经典的化学现象,才悟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哲理,这也正是作者高洁情操的体现。

2、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把困难的事情做好。

其中的化学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石灰石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石灰乳也就是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方程式为CaCO3 +CO2 +H2O==Ca(HCO3)2

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酸雨(亚硫酸、硫酸和硝酸等)等腐蚀了石灰石,反应方程式为CaCO3+H2SO4=CaSO4+H2O+CO2↑

是的。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产生形变一定要受力。凡物体受到外力而发生形状变化谓之“形变”。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物质微粒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也可引起形态的变化。

力的性质

物质性:力是物体(物质、质量)对物体(物质、质量)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产生条件: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处于无方向静止运动状态)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单概括为:异物、等值、反向、共线。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时性: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独立性:一个力的作用并不影响另一个力的作用。

形变的种类有

1.纵向形变:杆的两端受到压力或拉力时,长度发生改变。

2.体积形变:物体体积大小的改变。

3.切变:物体两相对的表面受到在表面内的(切向)力偶作用时,两表面发生相对位移,称为切变。

4.扭转:一圆柱状物体,两端各受方向相反的力矩作用而扭转,称扭转形变。

5.弯曲:两端固定的钢筋,因负荷而弯曲,称弯曲形变。

还包括弹性材料的应变,塑性材料的永久形变和液体的流动。无论产生什么形变,都可归结为长变与切变。

6.微小形变,指肉眼无法看到的形变,如果一个力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没有发生以上形变,一定是使物体发生了微小形变。属于弹性形变。

7.剪切形变。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