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歌词大全 > 正文

蒲扇摇过的夏日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9-12 19:05:39浏览:12分类:歌词大全

午夜,燥热的古城黄州停电了。我躺在床上如同睡在火热的炕上,无法安眠,遂打开门窗,站在阳台,临窗而望,没有电器喧哗的小区显得非常平静,院子的树上偶而传来蝉鸣的流响,听起来像是童年的小夜曲。在这个静寂的夜晚,思绪随之飞扬,那是悠远的儿时记忆,有树下凉爽的竹床,有满天的星空,有飞舞的莹火虫,还有母亲手中摇晃的古老蒲扇……

 童年的乡村还没有通电,更不要说电风扇和空调了。面对火热的盛夏,蒲扇就成了乡村人纳凉必不可少的物件,大人们常让我们猜谜语:“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三冬常在家中坐,三伏之日显威风。”不用多想,一定是蒲扇了。

 母亲是一位非常爱惜物品的人,每当父亲买来蒲扇时,她就会精心地用蓝色碎花布将扇边细细地包上,用针线将其缝得牢牢实实的,母亲说:“包了布边的蒲扇,不会因用力太大而撕开,经久耐用一些,也显得漂亮。”

 夏日的午后,火辣辣的太阳高挂在当空,像火球一样,灼灼刺眼,燃烧全身。此时,村民会每人手持一把蒲扇,三人一聚,五个一群,聚在门前在大樟树下,或站或坐,或蹲在地上、石头上,手持把蒲扇子,边扇边聊。孩子们在周围跑跑跳跳的,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地听到“细伢儿,莫跑了,这么热,停下来,让我给你扇扇!”孩子们并不理会,照样你追我赶,跑个不停,直到气喘吁吁的。这时候,母亲们像是很生气的样子,手举蒲扇,边扇边训:“你看你热的像个红鱼虾子,还那么拼命地跑,跑么事?过来!”

 傍晚,经历过一天劳作的村民们,踏着夕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他们放下犁耙、锄头,光着膀子,顺手抓起一把蒲扇,或立于自家门前,或坐于村头大树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挥舞着手里的蒲扇,一边闲话着一天的农活情况,交流着各自的种植体会,闲聊着各家的家事。

 作为年少的我们,最盼望的就是晚上了。吃完晚饭后,各家各户会肩扛人抬地将各自家的竹床搬到打谷场上,排成很长的一排,像是个通铺。顿时,整个打谷场就充满了孩童们的欢声笑语,你在我家竹床上坐一下,我到你家竹床上睡一睡,疯玩不止。

 此时,我躺在凉凉的竹床上,母亲就坐在我们旁边,她总是不疾不缓地摇着那把蒲扇,为我们姐弟俩驱赶着暑热和蚊子。有时,她还会一边摇着蒲扇,一边遥望着星空,给我们讲牛郎织女和古老神话的故事。

 为了防止蚊虫叮咬,母亲时而在我们头上摇几扇,时而在我们身上摇几扇,时而又在我们的脚边摇几扇。我们感到非常凉快、惬意,而此时的母亲却热得满身是汗,她似乎不感觉累,摇扇的手总是在不停地摇动着。

 童年时期,多少个炎热的夏天,就在这样的静谧的夜晚,我们姐弟几个躺在那谷**的竹床上,看着周边纷飞的萤火虫,仰望着天空,看皎洁的月亮,数眨眼的星星,嗅着青草的清香,享受着母亲那蒲扇带来的清凉,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很多时候,我中途醒来,还看到母亲手不停地在摇那把大蒲扇,那种摇动,是一种不自觉的摇,一种似睡非睡的动作,一种母性天然的保护。

 就这样,摇啊摇,母亲帮我们驱赶了蚊虫,扇去了暑热,摇走了一个又一个夏天,把我们摇大了,而母亲,青丝摇成了白发,身躯摇归了大地……

 随着电扇、空调的普及,蒲扇也就成了一种古老的记忆。现在的小孩可能不会见到这样的蒲扇,他们习惯了空调所生发的凉风,但我总认为这样的风缺乏一种自然的味道。蒲扇的风从原野刮来,带着树叶和野草的清香,并且有一种原野的色彩,像山泉一样流淌,凉在心中。虽然现在我不用蒲扇给孩子们纳凉驱蚊了,但我至今仍保留着一把蒲扇,那是母亲生前留下来的,虽然陈旧,虽然那蓝色的布圈已辨不出最初的颜色,也闻不到扇叶的清香,但只要看到这把蒲扇,我就感觉就像是母亲仍在我身边,正在为我摇着扇……

散文《老蒲扇》作者:黎强

南方

南方

歌手:张小九

所属专辑:南方

南方

作曲

:

张小九

作词

:

卡夫

奶奶手里的蒲扇

摇晃着炎夏

一道道岁月

已爬满了脸颊

爷爷坐在榕树下

言语都浓于一杯茶

风儿轻轻刮

吹落了牵挂

长大后想去看看世界的繁华

拥挤的火车一路往北发

邻座的乘客一口家乡话

他告诉我思念的地方叫做家

南方

南方

那时候我们正值年华

你是我的青梅

我是你的竹马

拾几根柴火

又捡起几片瓦

我们俩一起过家家

南方

南方

记忆中有雨水在滴嗒

那儿时的伙伴早已谈婚论嫁

我拨动着吉它

唱着心里的那些话

而时光匆匆

让人潸然泪下

奶奶手里的蒲扇

摇晃着炎夏

一道道岁月

已爬满了脸颊

爷爷坐在榕树下

言语都浓于一杯茶

风儿轻轻刮

吹落了牵挂

蒲扇摇过的夏日

长大后想去看看世界的繁华

拥挤的火车一路往北发

邻座的乘客一口家乡话

他告诉我思念的地方叫做家

南方

南方

那时候我们正值年华

你是我的青梅

我是你的竹马

拾几根柴火

又捡起几片瓦

我们俩一起过家家

南方

南方

记忆中有雨水在滴嗒

那儿时的伙伴早已谈婚论嫁

我拨动着吉它

唱着心里的那些话

而时光匆匆

让人潸然泪下

我期盼的姑娘

她在哪

 一把老蒲扇,轻轻一摇,就把整个夏天的暑热扇走了。再热的夏天,就凉悠悠的啦。

 老蒲扇,是用蒲葵的叶子制作的,样子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轻巧密实扇风大,还可以驱蚊、遮阳、挡雨,很是实用。渐渐长大后才明白,这是蒲葵对夏天的极致贡献。试想,没有老蒲扇,那盛夏酷暑,该是如何的让人心烦意乱?那闷热难当的夏夜,又哪来数着星星、望着萤火虫在夜幕中一闪一闪、陪着皓月当空,在街沿边、在院坝里、在黄桷树下消夏纳凉的那份童趣童真?

 那时,没有电扇,即或经济富有点的家庭有台电扇,大多是小型的坐式台扇,风小无力,加之经常性停电,台扇完全就是摆设而已。酷夏暑热折腾得让人受不了,就只好借助廉价实用的蒲扇。于是,在那个年代,老县城的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好几把大小不等的蒲扇,随时取用,信手拈来。一把价值几毛块把钱的蒲扇,是寻常人家必备的物件,也是妆点夏天巷陌人家烟火的实物道具。

 讲究点的人家,买来新蒲扇之后,会用质地绵软且着实的布条或较厚实的塑料条镶边,但多半是用布条,好看,又耐用。给蒲扇镶边的针线活儿,毛头小伙是干不下来的,基本上是外婆级、奶奶级的亲手操持。戴上老花镜,端着小凳子,来到老黄桷树下,一针一线细细密缝。三、五把蒲扇,就要费时一下午,可见缝制蒲扇是个精细活儿,毛糙的人是不适合干这事儿的。镶好边的蒲扇在外婆级、奶奶级的手上,翻来覆去把玩、细看,就像观赏一件艺术品。看得心满意足之后,才一手抱扇,一手端凳往家里走。街坊们对镶边蒲扇的夸赞,让外婆级或奶奶级的老人们笑得舒展。一句夸赞蒲扇漂亮的话,消除了暑热,带来了街坊邻居的和气、和睦。

 傍晚时分,左邻右舍的人家就像约定俗成的一样,纷纷从自家提出一桶凉水,或端来一盆清水,在各自门前的青石板路上泼水降温。大方点的邻居会把邻家街坊的地面同时泼洒了,让邻居感动多多,嘴上直说谢谢,连忙凑上前去,递上一根劣质香烟,吧啦几口,吹几句闲龙门阵,邻居间亲如一家似的。

 末了,家家户户门口就摆上凉板床、竹躺椅、小板凳,开始了夏夜的纳凉。男人们泡一杯沱茶、花茶,或打光胴胴,或穿挂挂背心、火幺裤,清一色的光脚板或木板鞋,下的下象棋,吹的吹垮垮。娃儿们则三五成群,围在一起,或看小人书,或下珠子棋。女人们则有的还在脚盆里给一家老小洗刚刚洗澡后换洗的衣服,有的坐在自家男人的旁边,观棋,听男人们讲或玄乎或现实的龙门阵,荤的素的都往耳朵里面装,却不插话。荤得有点过头的,女人们就不自觉的转过身去,埋头手里的针线活,脸上泛起点点红晕。

 这个时候,就是老蒲扇的高光时刻了。无论男人们、女人们,还是老人们、孩子们,几乎手里都有一把或新或就、或大或小的蒲扇。没有蒲扇的,也有一把草扇。蒲扇轻轻扇动,夏夜就清凉起来。除了街坊四邻摆龙门阵的声音、下棋的声音、喝茶的声音,老蒲扇发出的声音也是很美妙的。急促的“噗噗”声,是驱赶蚊虫的声音;均匀的“呼呼”声,是加力扇风的声音;快而狠的“啪啪”声,是俩口子说笑时女人用蒲扇拍打男人光背背的声音。还有一种声音稀里哗啦的,是娃儿们闹气小矛盾小别扭,以蒲扇为武器,最终双方互不相让,把蒲扇打得稀烂的声音。蒲扇的声音里,有烟火人家的味道,有夏夜纳凉的舒服,有发小伙伴的童趣,在窄窄的河坝街,成为一道风景线。

 孩子们是天真的,但也总是偷懒的。一把老蒲扇摇久了,手臂酸软,娃儿们就想不劳而获。倚靠在母亲打扇的迎风面,吹着舒适的风,翻看着手里的小人书,一会就瞌睡迷兮的。母亲顺势把娃儿放在凉板床上,顾不上自己打扇凉快,给娃儿扇着风,还不时将蒲扇对着床下猛摇几扇,以此驱赶夏天咬人吸血的蚊虫。

 几个发小伙伴聚集在某张宽敞的凉板床上,做着“石头、剪子、布”的 游戏 ,输的一方为赢的一方打扇,而且要不紧不慢,风力得劲。如果风卷残云般或有气无力式的,则不算数,推倒重来。赢的一方则仰躺在凉板床上,悠悠的数着数,嘴上还不断地催促“没有风啦,加点力,使点劲”“没吃饭麦?连风渣渣的没得点。不作数,重来重来!”

 街坊中漂亮的大姐姐们,则调动着娃儿们的兴趣,“来给姐姐打扇,一哈儿我拿砂炒胡豆来吃”。娃儿们一听有零嘴儿吃,纷纷争先恐后给大姐姐打扇。大姐姐边享受,还边唱起“我给**打扇,**说我勤快”的童谣。**姐也没有食言,不一会儿,从家里抓来一土碗砂炒胡豆,分给打扇的娃儿们。得到零嘴儿香香的娃儿们,高兴极了。吃着砂炒胡豆,心里却盼望着漂亮**姐又叫去打扇呢。

 夏天夜晚的乘凉时光,老蒲扇是少不了的。左邻右舍围坐在一起,话题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老蒲扇上面。张婆婆说“我这把蒲扇用了七、八年啦,还舍不得换新的呢”,李娘娘说“我这把蒲扇镶了边的,用起顺手,经得扇”,黄奶奶说“我这把蒲扇是我儿媳妇从北京给我买回来送我的,扇大风大,用起来安逸惨啦”。一把老蒲扇,几家肺腑言。不知不觉间,整个夏天的暑气就在老蒲扇的陪伴下消弭啦。

 老蒲扇,巷陌人家的物件,烟火人家的情怀。

作者简介: 黎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办公室高级经理。已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歌词(曲)作品1500余首(篇),获奖无数。著有歌词集《爱在心底流淌》、《爱的音符生动点缀》。代表作《老家在中国》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美国北美电视台播出之后在华人中引起广泛好评。近年来,为纪录片《非遗中国.重庆瑰宝》创作片尾曲《传承》,还相继创作出《中国故事》、《美丽中国》、《腊月》、《向你靠拢》、《中国,我的永远爱》、《我的名字叫七一》、《红军党员》等歌曲广泛传唱。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