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道德经每日读第四十八章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9-13 04:55:03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释

求学问天天增加,求道天天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达到无为的境地,虽然无为而没有不是他所为的。治理天下不要经常进行干扰。如果经常干扰,就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王弼《道德经注》

为学日益,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为道日损,务欲反虚无也。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学习追求的是增进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学识。求道追求的是返回空虚、清静、无为的状态。有作为就会犯错、有所损失,所以无所作为就是什么都作为。

苏辙《老子解》

不知道而务学,闻见日多,而无以一之,未免为累也。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苟一日知道,顾视万物,无一非妄。去妄以求复性,是谓之损。

孔子谓子贡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去妄以求复性,可谓损矣,而去妄之心犹存。及其兼忘此心,纯性而无余,然后无所不为,而不失于无为矣。

不了解道而追求学问,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而没有东西将它们统一起来,免不了会被这些知识牵累。孔子说:“多学,选择其中好的来照着做,多见就能增进对事物的认识。”这是次一等的认知。有一天了解了道,再看世间万物,都是妄想产物。去掉妄想来求恢复本性,就是求道过程中的减法。

孔子对子贡说:“你以为懂的多了就有见识了吗?”子贡说:“是这样吧。”孔子说:“不是的,我以道来贯通我的知识。”去掉妄想来恢复本性,是做减法,而去除妄想的心思还在。等到连这个心思都没有了,本性纯净没有杂质,然后你的影响能够施加于所有东西之上,然而自身仍然保持没有作为。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见于外,而物恶之,故终不可得。圣人无为故无事,其心见于外而物安之,虽不取天下,而天下归之矣。

人们都有取得天下的野心,所以制造事端来促成其条件;这种野心表现在外,而受到其他人与物的厌恶,所以最终也达不到目的。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他的心思表现出来,万物都感觉安宁,虽然不去主动争夺天下,天下也会自然来归顺、拥戴他。

道德经每日读第四十八章

心得:为学日增,择高望远,思想高度提高了人的境界开阔了,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处理就简单了。

宋史?苏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苏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秋风相挽出门庭,东望云边白玉京。婚嫁自嗟何日了,利名谁信本来轻。挥毫为我光行色,倾盖知公不世情。文字清新有如此,底缘淡墨未题名。——宋代·王炎《次韵答熊朝英》 次韵答熊朝英 秋风相挽出门庭,东望云边白玉京。

婚嫁自嗟何日了,利名谁信本来轻。

挥毫为我光行色,倾盖知公不世情。

文字清新有如此,底缘淡墨未题名。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

南首巴陵道,篮舆小作程。欲随王事去,颇恋佛庐清。一雨暑欲退,四山秋有声。流年欺鬓发,摇落又关情。——宋代·王炎《过西仑庄一宿》

过西仑庄一宿

南首巴陵道,篮舆小作程。

欲随王事去,颇恋佛庐清。

一雨暑欲退,四山秋有声。

流年欺鬓发,摇落又关情。不信翳方可活人,但随巫语去迎神。凭谁妙手如和缓,调护江拜万户春。——宋代·王炎《居民多疫为散药》

居民多疫为散药

不信翳方可活人,但随巫语去迎神。

凭谁妙手如和缓,调护江拜万户春。幽圃春风荡漾时,阿谁绣出百花枝。春工不与人争巧,玉笋羞拈五色丝。——宋代·王炎《题杨秀才园三亭·绣春》

题杨秀才园三亭·绣春

幽圃春风荡漾时,阿谁绣出百花枝。

春工不与人争巧,玉笋羞拈五色丝。

 宋史·苏辙传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B.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举,又叫制科,是由皇帝下诏而举行的小范围考试,通过策论文章考察应试者水平,选拔各类特殊人才。

 B.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各朝代所对应的官名有所不同,可不受君主限制,具有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D.注疏,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对经书所做注解的注解。注疏的内容关乎经籍中词语的意义、史实等。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