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甘肃有哪些古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01:56:30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甘肃有哪些古镇?

古镇是最能展现一个城市雏形和文明的标志。经历过兴衰,沉淀着浓厚的 历史 韵味,随着 历史 的不断变迁和岁月的不停更迭,而显得越发的神秘。

青城古镇

于甘肃省的榆中县,坐落于北端黄河的南岸,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别的 历史 文化名镇呢,也被誉为民间的艺术之乡,青城古镇也是甘肃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国家4A级的 旅游 景区。主要的景点有古建筑啊、古民居群啊之类的,无不体现着西北风情。这也是电视剧多次取景的地方,《老柿子树》和《黄河浪》等电视剧曾在此拍摄过。

永泰古城

位于甘肃省的白银市的景泰县的寺滩乡, 历史 悠久,据说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 历史 了,当初是是明政府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修建而成的。

碧口镇

碧口镇,也称为碧峪口和碧霞口,位于陇南市的文县,它与通渭县的马营镇、华亭的安口镇、永登县的红城镇合称为“甘肃四大名镇”,而碧口镇也被列为甘肃四大名镇之首。碧口的气候条件很好,气候温暖,雨量也充沛。

什川镇

什川镇坐落于兰州市的皋兰县,什川气候独特,兰州许多优质水果都是产自什川,有软儿梨、冬果梨等响誉全国的果品。

大靖镇

大靖镇曾经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汉武帝时期称之为“朴环”,在这里,商贸活动最为活跃。

礼辛古镇

礼辛镇位于甘肃省的天水市的甘谷县西北地区,被誉为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不仅 历史 悠久 同样也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街亭古镇 街亭位于甘肃省的天水市的秦安县城的陇城镇,当时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不免成为了 历史 上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著名的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街亭古镇。

青城古镇 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 历史 文化名镇呢,青城也是甘肃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国家4A级的 旅游 景区。

永泰古城,位于景泰县,建于明代,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为军事要塞 , 当时的兰州参将就驻扎于此。时至今日,但当年的军事设施依然清晰可见,高大的城墙、城楼、瓮城及护城河,另外,如果去古城四周查看,还可以看到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

碧口镇,有山有水,古镇位于陇南市的文县,通渭县的马营镇、华亭的安口镇、永登县的红城镇合称为“甘肃四大名镇”,而碧口镇也被列为甘肃四大名镇之首。

天水秦安的街亭古镇 ,可称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著名的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街亭古镇。

永登县 连城镇位于

永登县

永登县

境内有

鲁土司衙门

妙因寺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在很多人眼中,甘肃这个地方,是千百年前的西域之地,也是金戈铁马的大漠疆场,更是风沙百里的戈壁荒芜。

久而久之,沙石黄似乎成了大家对这个省份公认的底色。

但其实,粗粝荒凉只是大家对甘肃的刻板印象,当有机会亲身走进他之后,你会发现这里也有一婉约如江南的所在,这个地方就是 碧口古镇 。

1. 两江汇聚的“丰水宝地”

碧口古镇位于陇南市文县的东南部,是一处背靠高山,前临江水的地方。

一方面白龙江与白水江在这里交汇后,安静的流过镇子后继续向前,汇入嘉陵江。丰沛的江水滋养出古镇玲珑清雅的气质。

另一方面,海拔624米的碧口相比于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甘肃省,是省内名副其实的低海拔地区。

高大连绵的秦岭为碧口古镇挡住了北方呼啸而下的冷空气,而向南纵横开口的白龙江河谷又能使形成于印度洋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一路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延伸到白龙江中下游河谷。

因此,碧口古镇成为了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唯一能感受长江气候的地方,也是一年中绿意最先萌芽的地方。

水流赋予了古镇独特的气质,古镇也因江水而繁盛一时。 历史 上的碧口曾是甘川两省的水旱码头,也就是水路与陆路的中转地。

江水与碧口古镇相互成就,于是这里也被冠以“水上丝绸之路起点 ”的名号。

商贾林立,贸易繁盛的碧口古镇不仅位列甘肃四大名镇之首,别致的水乡风貌也让这里成为全省最独特的所在。

2. 早知有陇南 何必下江南

这里的民居都是依江而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一头蜿蜒进各家各户,一头连接着码头,简易的船只稳稳的停泊在江边。

当你走进古镇的小巷里弄,相逢的是市井生活的真实与饱满。

碧口古镇的早晨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花面开始的,小镇上有两条主街道,街两旁的铺面横陈参差,黄底红边的幌子在江风的吹拂下不紧不慢的飘扬,声调顿挫的吆喝声似乎还延续着这里往日的繁华。

来到古镇就是要在这如画的水岸边将身心置于遥远的云端,独自行走在微凉清爽的空气中,任慵懒的思绪涌动。

行走在古镇路边,满眼是霓虹斑斓;行走在古镇水边,满怀的风轻云淡。

夜幕降临,古镇的一天渐渐归于平静,新月露脸,那样的纯静,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更多了几分纯真。

吃过晚饭,伴着朦胧的夜色,吹着温柔的夜风,看着斑斓的灯火,在这水边漫步,轻吸一口气,这是一天中古镇最美好的时光。

江水东去,带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水运时代,带不走的是日夜流淌的小镇味道和小镇人家不断发生的故事。

在这里仿佛世事与你无关,可以暂时忘掉自己的生活,作为一个旁观者,去体察小镇上形形色色的日常。

如果你厌倦了都市的灯红酒绿,那么碧口是最合适的疗愈之地,,枕着滔滔白龙江声入睡,梦里也是一方青山秀水。

3. 喝茶的多过吃兰州拉面的

“碧口不像甘”,这句当地俗语说的一点也不假,这里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大多与一江之隔的四川相似。

在这座甘肃小镇里,入耳听到的也全是此起彼伏的川北话。街边巷尾见不到几家兰州拉面店,反倒是串串、火锅店比比皆是。让人一时间有些恍惚,分不清是在甘肃还是在四川。

古镇里喝茶的地方也很多,有茶楼,有路边店,江边也有茶座。每天迎来送往,听店家自己介绍,喝茶的地方总是常年座无虚席。

这里茶文化,与碧口紧邻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因为甘川之间频繁的水路往来,让纤夫和船夫跨界担任起了两地的“沟通大使”,他们不但增加了码头人口流量,而且带来了四川喝茶的习俗。

茶能兴奋大脑,缓解疲劳。很快喝茶的习俗就在船帮之间盛行起来,继而烙印在整座古镇里的习惯。

虽然船帮已经落寞,但喝茶的风俗却一直保留至今,和四川一样,这里喝得同样是安逸。

什川镇距离兰州市区约20公里,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甘肃巡抚在今什字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 历史 悠久,曾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已经很有名气,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有明朝古堡遗址, 历史 传说优美动人。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的万亩梨园,使之成为兰州近郊的一处“世外梨园”.

青城古镇我的家乡,人杰地灵礼仪之乡

欢迎大家

甘肃临夏市枹罕镇,河州古镇!

位于兰州市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距离金城110公里,大概两小时车程。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

同时也是兰州市惟一的省级 历史 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的镇子,称黄河第一古镇,《老柿子树》、《黄河源》选景拍摄地点,李自成归隐故里之地。

青城 历史 悠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历史 文化遗产和遗迹。全镇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及其他文物保护单位青城隍庙、青城书院、二龙山戏楼。有60多处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四合院,有400多株百年以上的各类树木。

02、什川镇

有着“世界第一梨园”之称的什川镇,东距兰州约20公里。 历史 悠久,数千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时蒙恬“西北斥匈奴”,辟为古战场;汉将霍去病“鏖战皋兰”,建筑长城烽燧;宋代建城堡一座,屯兵驻守,故称什字川堡,后易名什川,沿用至今;明弘治八年重修城堡。清《皋兰县志》将什川“梨苑华光”列为金城十景之一。

境内梨园面积已逾万亩,百年以上的古梨树3939亩、11939株。现存古梨树翠盖参天,生机盎然,置身梨园如入“绿色氧吧”,令人心旷神怡。

03、河口古镇

一个渡口,成就百年古镇。一座城楼,守望百年繁华。蜿蜒的庄浪河在这里与黄河交汇,自古以来,河口古镇就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

曾是西出兰州最大的商埠码头,因其山环水抱的险要地势,一度被誉为“黄金水道”,自然形成的河口渡口西连青藏、北接河西走廊、南至兰州、中原,自古就是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

河口古镇还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是研究西北明清建筑的重要资料。现存有明朝族祠两座;清代晚期族祠3座;明清时期商铺3座和四合院落38座;另外还有清光绪年间制作的彩灯、纱灯,以及族谱等。

04、永泰古城

位于景泰县西南 27 公里 处的寺滩乡永泰村,距白银 110 公里 ,因其城堡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

城内原有大佛寺、诸神阁、玉皇殿和数道牌楼等古建筑群,在五六十年代被拆除,现存“永泰小学”建成于民国三年,系中西式结合的哥特式建筑。永泰古城从建成至今,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沧桑,岳镇邦、岳升龙、岳钟琪祖孙三代对龟城的影响,使永泰古城名声远扬。《最后一个冬日》、《美丽的大脚》、《雪花那个飘》等影视剧片在这里拍摄。龟城是一个可以向影视城方向发展的、珍贵的 历史 文化遗产。

05、碧口镇

碧口因水而多情,也因水而繁盛,白龙江和白水江在玉垒关汇合之后,安静地流过碧口,汇入嘉陵江,这里曾是甘川两省的水旱码头,商贾林立,位列甘肃四大名镇之首,自明清起,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上,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沟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故此,碧口又有了“水上丝绸之路 ”起点的说法。

在碧口白龙江以西的深山密林中,还栖息着“国宝”大熊猫和金丝猴。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就在碧口境内。

06、街亭古镇

街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距大地湾遗址8公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成为“关陇道”和“蜀陇道”的交会处和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诸多 历史 古迹。

三国时期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街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参军马谡督先锋众军,裨将军王平为马谡军中先锋固守街亭,因马谡违亮部署,又不听王平力谏,“不守汲水之道,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终被魏军大将张郃所败,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马谡(有逃狱之责)下狱被杀,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因此名扬天下。

07、大靖镇

要想挣银子,走一趟大靖土门子,都说没银子,家家端出几盆子。——甘肃民谣

大靖,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南依祁连山余脉,北靠腾格里大沙漠,是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历史 上是一个盛名远播的地方。马家窑出土的文物,反映出大靖古代文明的初创痕迹。

大靖, 历史 上曾是甘肃的四大名镇之一,汉武帝时期称为“朴环”,商贸活动最为活跃。陕西、山西一带的商人确有“要想挣银子,走一趟大靖土门子”之说。因此,文人墨客称大靖为峻极天市,在人间高大繁荣到了顶点。白天商贾云集,人来车往,万头攒动;晚间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好像天上的街市一样。

08、阳关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镇位于敦煌市南部,距市区64千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今天的阳关、已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更是著名的 旅游 胜地,阳关、玉门关、渥洼池、寿昌城等名胜古迹座落于阳关镇境内。

09、哈达铺镇

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是是红军长征中一个重要的坐标点,原因来源于一张旧报纸。1935年9月12日,中央在甘肃省迭部县境内的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8天后,红军中央纵队进驻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并在此获得一张《大公报》,报上有关于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得到这个信息后,毛泽东做出了到陕北去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整编红一方面军为陕甘支队,红军目标明确地向陕北进发,因此,哈达铺镇也被称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10、礼辛古镇

礼辛镇位于天水市甘谷县西北四十公里处的清溪河南岸,是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有悠久的 历史 ,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礼辛遗址的彩陶成为一道旷世的文化风景。

清溪河从黄土高原谷地涩行东去,滋润了一川,使得两岸菜地似锦,稻田纵横,杨柳葱郁,花木争茂,礼辛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块绿洲。

张中国之掖……张掖!

陇西巩昌镇

通渭历史悠久。

据发掘文物证明,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通渭这块土地上。

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

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期(前475一前273),通渭地为襄戎地。

战国后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陇西郡,通渭地属陇西郡(治今临眺)辖。

秦(前221一207)统一后,通渭地仍属陇西郡辖。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陇西郡辖县11,通渭地属襄武县(治今陇西城东5里)辖。

元鼎三年‘前114),从陇西郡分置天水郡,治平襄(即今通渭城区),辖县16,平襄为附廓首县。

元封五年(前106),全国设13个朝史部(称十三部州)。

平襄县属凉州刺史部(治陇,即今张家川 *** 自治县龙山镇)天水郡辖。

新莽(9-23)篡汉,改天水郡为镇戎郡(仍治平襄),改平襄县为“平相县”

西汉更始元年(23)至东汉建武八年(32),成纪(今秦安县北)人院嚣聚众10万反莽,在平襄建立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政权达10年之久。

东汉收复平襄后,平襄县仍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辖。

永平十七年(74),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移治冀县,即今甘谷),平襄县为汉阳郡辖。

中平五年(188),分置南安郡(治今陇西县东南),平襄县改属南安郡辖。

三国((220^-265)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清水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

晋(265-420)时,平襄县属秦州略阳郡(治今秦安县陇城)辖。

《晋书·地理志》载:“略阳郡,本名广魏,泰始((265-274)中更名焉。

统县四:临渭。

平襄、略阳、清水。”晋末大乱,郡县归属无定。

十六国前赵、前秦时,平襄县犹存。

西秦时,还两次见于史册。

此后,平襄县废。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统一北方后,平襄县地属秦州天水郡显亲县(治今秦安县叶家堡西北)辖。

永安三年(530)置渭州(今陇西),平襄县地改属渭州南安阳郡(治桓道)中陶县辖。

西魏((535-556)初,平襄县地属北秦州〔今秦安县西北)辖。

废帝三年((554),改北秦州为交州,平襄县地属交州安阳郡(治今秦安县北)乌水县(治今秦安县西北)辖。

北周(557-581)因之。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交州为纪州。

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并乌水县入长川县,平襄县地属陇西郡长川县辖。

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陇西郡为渭州,平襄县地属渭州长川县辖。

贞观三年(629),并长川县入陇城县,平襄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陇城县辖。

宝应二年((763),渭、秦等州被吐蕃占领。

大中三年(849)大破吐蕃,光复平襄,属秦州。

不久,演为五代十国割据面,县置无定。

宋初.西边疆域只达秦州夕阳镇(今天水新阳镇,,未过渭河,平襄县地被西夏和吐蕃占领。

时,宋以秦州,继以古渭州(今陇西)为据点,逐渐向西开拓。

天禧二(1018)置安远寨 (今属甘谷县),属秦州。

治平四年 (1067)置鸡川寨,属秦州。

熙宁元年 (1068),宋将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 (原名毕集寨,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城成,宋廷赐名甘谷城,领陇阳、大甘、吹藏、陇诺、尖竿5堡,属秦州。

同年,杨文广于擦珠谷 (今什川乡古城沟)又筑一大堡,十二月城成,宋廷赐名“通渭堡”。

熙宁五年 (1072),升通渭堡为通渭寨,领者达 (后演变为“哲达”)、漆麻、本当、扑麻龙、达隆5堡,属熙河路通远军 (今陇西)辖。

崇宁五年 (1106)升通渭寨为通渭县,属巩州。

南宋开国,金人南下。

天会五年(1127),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治通渭寨)、鸡川、甘谷(治大甘谷口寨)3县。

通渭属临挑路巩州辖。

鸡川、甘谷初属凤翔路秦州辖,贞佑四年(1216)改属西宁州(今会宁)辖。

兴定(1217-1221)初,3县俱陷于西夏。

天兴(1232—1234)初,3县被蒙古族占领。

元至元七年(1270),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废甘谷县.于秦州属伏羌城置伏羌县(今甘谷);通渭县移治今城区.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

明洪武二年(1369),总兵徐达西征至巩昌,时通渭为元主簿杨忠所据,徐差万户董提招杨归附。

通渭县属陕西行都司陇右道巩昌府辖。

清初,因明制。

康熙二年(1663),陕西行都司分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驻巩昌,通渭县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辖。

康熙七年(1668),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州,陕、甘两省分置,通渭县属甘肃省巩昌府辖。

康熙五十七年(工718)五月二十一日,地大震,城北笔架山崩,县城覆没,县署临时移治西关。

雍正八年 (1730),县署又临时移驻平凉苑马寺属安定监 (今马营)。

同时,割安定监 (下设“六营”: 中营、稠泥营、原川营、衙门营、石峡营、双井营;“四所”: 中所、后所、左所、右所)属通渭,巩昌府辖。

乾隆四年 (1739),在旧城址始筑新城,即今县城。

乾隆十三年 (1748)城成还治,仍属巩昌府。

中华民国2年(1913) 3月,废府设道,通渭县属甘肃省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治今天水)辖。

民国16年(1927) 7月,改道为行政区,通渭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辖。

30年(1941) 8月,改渭川行政区为廿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通渭县隶属至1949年8月6日(农历闰七月十二日)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渭县属甘肃省天水专区辖。

至1955年10月22日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所辖至今。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