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河中石兽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0-26 01:02:24浏览:7分类:文字大全

1. 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干:河边。 ②圮(讲):倒塌。 ③阅:经历。 ④设帐:设立讲坛。 ⑤柿:木片。 ⑥河兵:水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⑨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非木柿 如是再啮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果得于数里外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2.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9.(4分)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④本来 。

10.(2分)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只有B符合。)

11.(2分)(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12.(2分)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2. 河中石兽教材课后题解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一、双基测评 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 据理臆断( )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 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_ 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1)引酒且饮之 引:___________ 且:___________ (2)蛇固无足 固:___________ (3)终亡其酒 终:___________ 亡:___________ 9. 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数人饮之不足 B. 引酒且饮之 C. 子安能为之足 D. 一人饮之有余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运用 13.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语有没有毛病?试作分析。 (1)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对同一个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请你举一个例子,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反思] (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园地] (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 ) 曳铁钯( ) 湮( ) 啮( ) 溯流( ) 臆断( )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 曳: ) ⑶湮于沙上(湮: )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⑵众服为确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测评·反思·交流] 一、双基测评 1. pǐ zhào yè zhǎng yān niè 。

3. 根据课文河中石兽: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5. (1) 认为(2) 原因,缘故(3) 已经(4) 改变,更改6. (1) (赵括)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 .然而(赵奢) 不说他会用兵。

(2)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那么) 使赵国军队惨败的一定是赵括。7. 赵奢认为儿子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从“使赵不将括即已.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句话可以看出。

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选用赵奢的话回答即可。8. 根本原因是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分析。从赵括没有作战的实际经验方面考虑作答。

9. 示例: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 ,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 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 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应联系本文赵括战死的原因,再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

小题2:B

小题3:① (2分)(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②(2分) 如此,对于天下的事,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的人很多。

小题4: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二石兽并沉焉”中“并”是一起的意思,“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物理”是一个古今异义,这里是指事物的道理,今义是指一门学科的简称。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4个虚词“是、为、之、于”,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中“是”一个是这的意思,一个是这样的意思。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中“为”两个都是被的意思。C中“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中“之”一个是代词,指代这件事,一个是也为代词,但“它”指的是上文中的石头。D中“山门圮于河”“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于”一个是在的意思,一个是比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已、遂、溯、然则、者”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特别是“然则”是固定的文言意思,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① (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②如此,对于天下的事,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的人很多。

小题4:

试题分析:对于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类的题型,我们可以在阅读了全文之后,把握中心主旨,然后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将我们的实际联系起来,表达出我们健康积极的观点。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发挥出各自的水平,但不能脱离文章。因此,此题可以得到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启示。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学习目标

 1. 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 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1.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 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3. 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预习任务

 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画出文中的虚词和自己理解上有意思的实词。

 搜集作者生平资料和故事,了解《阅微草堂笔记》。

 小资料: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预习检测:

  一、填空

 1.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 所作的`一部 小说,全书主要记述 ,其中也有不少 。

 2.本文作者是 朝的 ,字 ,学者,是 的总篡官。

 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 阅十余岁 5. 僧募金重修

 6. 棹数小舟 7. 曳铁把

 8. 是非木柿 9. 湮于沙上

 10. 不亦颠乎 11. 啮沙为坎穴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虚词的用法

 1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1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1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之

 16.……闻之笑曰。

 17.沿河求之。

 18.一老兵闻之,又笑曰。

 19.然则天下之事。

  课中实施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狮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2)试分析三人寻找石狮的方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3)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提示: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文章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拓展延伸

 1. 课外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纪昀其人其文,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

 2. 课外阅读蒲松龄《地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大意。

 成绩批改人

 达标检测:(20分,15分钟)

 1.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据理臆断( )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 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_

 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河中石兽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