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歌词大全 > 正文

如何在音乐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0-25 09:17:17浏览:11分类:歌词大全

您好,我是精锐教育的徐老师, 音乐是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及完善自身品格的重要学科。

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音乐潜能。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去努力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更有责任去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辨别力。

这些年改革开放,港澳回归,其音乐文化对我国各地的冲击和影响甚大、甚深。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各方面都尚未成熟,辨别能力不强,常常是人唱亦唱,良莠不分;或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兴趣去决定喜好,盲目模仿,故作潇洒、深沉。他们对获得众多的掌声和鲜花的歌星崇拜不已——对歌星的一举一动、兴趣爱好以及歌星所唱的一首首歌,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一些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张口就是当今火红的流行歌曲。这些对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均是不利的。因此,音乐课应运用其特殊的形式,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并进行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近几年大家认识到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优秀只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校把音乐摆上了重要位置。

二、传授音乐知识,发挥育人功能,培养音乐技能。

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多彩。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乐曲,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代表作。但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象——表达一种情绪,表达一种意境。比如:高山流水、战火硝烟、蓝天小鸟、火树银花……。因此,音乐课不仅是音乐知识的传授,也是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提高。

我们先把有关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并把要教唱的歌曲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流传情况作简要的介绍,然后,我们有感情地范唱或弹奏,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具体而完整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在感官上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接下来,则要尽力引导学生弄清要教唱的歌曲的曲调与歌词之间的联系,了解歌曲是重抒情,还是重抒写;是重哲理,还是重励志;了解该歌曲所要构成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唱歌曲。在初唱时,有意识的放慢速度,帮助学生划拍子;基本唱顺后,则让学生尽量按乐曲所需要的力度、速度、情绪去演唱,唱出感情,唱出意境。

最后,让学生简单的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注意引导他们与流行歌曲相比较,以正确地对待流行歌曲。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一歌时,我们注意帮助学生了解歌词与曲调是如何做到紧密配合,相得益彰;帮助学生了解该歌曲的运用手法,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歌词;并在欣赏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意境、情感。学生在谈感受时说:欣赏了《黄河大合唱》,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仿佛走进了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战场,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还有的学生说:听完了这首歌,给人一种昂扬向上、奋勇拼搏的激情。这样,就达到了传授知识、提高欣赏水平、辨别是非能力的目的。

三、音乐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

音乐课不是纯粹的唱歌课,要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还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使学生在美的旋律、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由于现有的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或乐曲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也就为教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可能和方便。那么,如何渗透呢?

第一是作者的事迹教育。

古今中外,有许多音乐家的事迹是颇令人称颂的,也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活教材。像贝多芬,两耳失聪,仍不改对音乐的追求,不息创作音乐的热情,给人类留下了许多的不朽音乐作品。他那种“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效仿!又如聂耳,在灾难深重的年代,不改激昂的爱国热情,用自己的心血谱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等等流传四方的爱国旋律,唤起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为赶走侵略者,为建立和平的国家,做出不朽的贡献,被誉为“人民音乐家”。总之,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在唱歌的时候,除了要感受歌曲的意境之外,还要注意向音乐家学习。学习他们的求学精神,学习他们的做人态度,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

第二是歌曲本身的影响。

一首歌能千古传唱,除了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之外,还与它能把当时的环境和氛围深刻地表现出来有关。像《游击队之歌》,很容易的把我们带到了战争年代,激起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唱类似的歌曲时,我们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苦难、当时的艰辛,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战士们乐观主义的情怀,以及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深刻地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不易,使他们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自尊、自重的民族感情。

如,在教唱《火车开啦》这首歌时,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象征一列火车,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一边唱歌一边开火车,并让部分学生有节奏地用“轰隆隆、隆隆”助威,学生情绪无比高涨,随着音乐又玩又唱,极其自然地使学生理解了团结协作精神。而歌曲《洗手绢》,可采用先启发想象日常生活中洗衣服、洗袜子等劳动的情景,让学生随着音乐配上自编的动作边唱边舞,以欢乐的律动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样,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也能很好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如欣赏《颂祖国》这首乐曲,可使学生感受到新疆维吾尔小朋友唱歌跳舞的愉快心情,加深对民族的了解以及祖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繁荣富强。又如,欣赏《黄河船夫曲》时,通过讲述黄河与风浪搏斗的情景,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黄河船夫不畏艰险、勇与惊涛骇浪做斗争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对正在长身体、长知识,心理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从各方面进行疏导。音乐课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技能,使他们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当音乐还在空气中萦绕,突然我的眼神凝聚在一个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泪花上,它是那么晶莹剔透,透过泪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在歌曲《承诺》的歌声的感召下,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奋力挪开那一块块因地震而塌下的砖头......

这是一堂以赈灾歌曲为主题的音乐课上令我铭记于心的一幕,也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不断地在思考,这滴泪水也许在别人看来觉得很平常,但在我内心却觉得弥足珍贵,这是久违了的感动,是真诚的情感碰撞,美好的心灵洗礼。此时此刻,歌声是一条纽带,把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无需更多的语言,也不用去过多谈论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过去当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想方设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上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的培育,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首先,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应以育人为本,其次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要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做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该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该具备发展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这也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历来的教育都把传道放在培育人才的首位,即所谓德育,表明了培育品德的重大意义。而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艺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中,并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发挥音乐特有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同时,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寓德育于美育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培育品德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培育品德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如:让学生目睹那双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事迹,此时此刻,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那一刻国歌响彻鸟巢时的震撼;奥运健儿奋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的爱

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

如何在音乐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另外在弘扬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地区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结合的雅尼的音乐,他的音乐中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保持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习的兴趣,令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在音乐的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如正确的演唱姿态,良好的心态等。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音乐课虽然希望学生能活跃课堂,但没有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无视纪律,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

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话让我多年仍记忆犹新,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在这次四川的地震中,我们为许多80、90后少年的优异表现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使我们教师有信心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