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从古至今嫁衣的变化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0-26 00:21:10浏览:15分类:文字大全

一、历史渊源

在农业和畜牧业尚未出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一直过著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当时的所谓「服装」,不外乎狩猎所获的野兽皮毛和采集所得的树叶草葛。但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情况有的改变,兹将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分述如下:

表1:中国古代服装发展

时代

服装发展

发现地或文献记载

旧石器初期

野兽毛皮

礼记礼运篇:「昔者先王为有宫室,冬则居营窟,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旧石器晚期

有骨针并用之缝纫衣服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华服饰文化史之开端)

新石器时代

葛麻布

新疆楼兰孔雀河古墓

新石器时代

蚕丝

山西线西阴村的仰韶文化遗址、浙江钱山漾文化遗址

资料来源:卢玉惠依据本书内容,自行整理编表。

二、 中国服饰的构成形式

任何一种服装,都是由款式、质料、色彩等形式构成的。平民服装和贵族服装的区别,就具体反映在这些方面。故要了解平民服装,首先必须对这几方面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表2:中国服饰的构成形式

构成形式

种类

解释或特点

使用朝代、场合

款式[1]

衣领

服装端首,接近人的脸面,是服装的关键部位。而就造型而言,就有方领、交领、曲领、圆领、斜领、直领等。

方领:先秦的深衣、汉代的儒服

斜领:唐代的僧侣、隐士逸人。

曲领:士庶居家用服

衣襟

衣服的开启交合处

商周时期

衣袖

服装的出手处,其款是变化往往由服装本身的用途而定。

农民、樵夫:小袖

贵族:大袖

骑士射手:箭袖

舞蹈者:长袖

衣裾

服装的下摆或衣背的下部,其制视衣式而定,有直裾、曲裾、燕裾、长裾。

曲裾:秦始皇时代

直裾、燕裾:汉初女装

长裾:汉魏六朝

质料[2]

葛麻[3]

硬挺、凉爽、好的吸湿性能

新石器时代

丝帛[4]

清柔滑爽、高雅华丽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棉布

滑爽透气

汉魏

裘皮

质地厚实,多作为冬衣

商周

毛料

质地紧密,手感柔软,多用於贵族衣物。

青海都兰周代遗址

色彩

矿物提取

如朱砂、赭石、石黄、扁青、石绿等,俗称「石染」。

旧石器时代:染色行为[5]

商周服装:以彩色为主[6]

汉代服装:**和紫色。

晋六朝服装:白色为主,

唐朝服装:红色为主。

植物提炼

如茜草、苏枋、槴子、槐花、荩草、靛青等,俗称「草染」

资料来源:卢玉惠依据本书内容,自行整理编表。

三、 中国服饰的形制类别

中国历代服饰形制丰富,品种齐全,史籍中著录的服饰名目就有数千种之多。可以肯定,未被著录的服饰还有不少。和石器、铜器、铁器、陶器、木器等文物相比,布帛衣物的保存更难,随著时代的变迁,大部分服饰以淹没失传,只有一小部分才得以传世。古代平民虽然不如贵族服装等级分明,礼节繁缛,但形制却很丰富,以类别划分,大致可分为首服、衣服、裤裳、足衣四大类,每一门类有可系分为若干种类,兹分述如下。

表3:中国服饰的形制类别

门类

种类

解释

作用

首服[7]

裹头用的布帕,又称「头巾」

约发,保暖、防护功能

男子用以包裹发髻的首服,以质地厚实的布帛为之

约发

古代士庶男子所用的一种头衣,以缣帛为之。

约发

从古至今嫁衣的变化

帽子。

防止头发散乱,御寒。

朴头

方形头巾演变而来的一种首服。

约发

抹额

头巾的一种,系扎时由后抄前,交结於额。

头巾、御寒。

古代平民百姓的雨帽称「笠冒」,简称「笠」。

当雨具用。

上衣[8]

深衣

衣裳连属,被体深邃。衣襟开法采采用曲裾[9]。

当作便服。

詹褕

衣裳连属,被体深邃。衣襟开法采采用直裾[10]

当作便服。

长衣的一种。即交领、襟叠压、相交而下。

当作冬衣。

大袖单衣,以轻薄纱罗为之。仅用单层,不用衬里。

形制简便,夏季穿著。

短衣,长度约在腰间部位。

当作衬衣或外衣。

短衣,介於袍、襦之间,较袍为短,较襦为常。

当作常服。

半臂

短袖。亦称「半袖」。

当作便服。

裤裳

由两片布帛制成,前后各一片,左右各留一道缝细。

遮羞。

蔽膝

遮挡大腿的服饰。仅有前片,没有后片。

遮挡大腿[11],类似今日的围裙。

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并只有一片,穿时由前围后,背部只留一道缝隙。

妇女家居服。

两只裤管,没有裤腰和裤裆。

保护胫部、有御寒保暖之用。

足衣[12]

最初以兽皮制成,纺织品出现后,即以布制作。

足部的保暖。

鞋子的统称。

保护足部。

木底之鞋。亦称「木屐」

用於出行[13]。

屩[14]

以绳子编成,组织紧密,质地坚韧,穿著轻便,以芒草为材料,故称「草鞋」。

行履和雨鞋之用。

以皮制作。

多为贵族之履。

资料来源:卢玉惠依据本书内容,自行整理编表。

四、 中国平民服饰的使用场合

服装有许多的功能,如抗寒避暑、障体遮羞、增颜助容、防御护身等,除了这些基本用途外,还是礼仪的一种标志。 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度,「礼」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在封建社会,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受到礼的约制,如祭祀、冠笄、婚娶、治丧等,无一不在礼的规范下进行。而服装这些礼仪活动中,一直发挥著重要的作用。兹分述如下表:

表4:中国平民服饰的使用场合

项目

服装

起始朝代

穿著规定

祭祀

祭服

周朝

周代:明衣[15]。

唐代:生绢单衣。

宋代:新衣。

冠笄[16]

男女的成年仪式[17]。

商周

商周:男子穿三加冠[18];女子穿背子、足穿彩色丝履。。

宋:帽衫[19]。

明清:结婚礼服。

婚嫁

新郎:爵弁[20]、纁裳[21]、缁袘[22]

新娘:次[23]、存衣[24]、纁袡[25]

周朝

汉代妇女嫁衣:袍制

汉末魏初嫁女:纱縠蒙住脸面,以代景衣。

明清:男戴方巾罗帽,身穿蓝布直缀。女戴花冠,身穿大袖红衣。

治丧

丧服

周朝

丧服分为五等[26]。根据与死者关系亲疏远近,穿著不同丧服。

资料来源:卢玉惠依据本书内容,自行整理编表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