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美食推荐 > 正文

5款五谷杂粮茶饮健脾补血养生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09 23:56:05浏览:13分类:美食推荐

 现代人饮食过于精致,忽视了粗糙的五谷杂粮才是饮食养生的根本,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日益严重。所以适量吃粗粮、杂粮才好,能帮助身体排毒,预防疾病,避免肥胖,怕口感不好,可将五谷杂粮做成茶,美味又养生。下面推荐几款用五谷杂粮泡成的保健茶,养生功效非比寻常,很适合都市人饮用。

  一、补血养生茶

 面有菜色的美人,天天喝一杯,半个月后还你一脸好气色。

 绿豆是清凉解渴绿尖兵,药用历史悠久的绿豆,其清热消暑、利尿。与明目降压、润喉止渴的作用,对消除中暑、食物中毒与小便不利等症有益。

 饮用宜忌:绿豆性凉。脾胃虚寒与有腹泻的患者不宜食用;也因容易导致胀气。所以消化不良者宜适量食用。

 茶材:绿豆、红枣各30克,红糖适量,水500ml。

 作法:1、将绿豆、红枣洗净,沥干后和水一起入锅中。

 2、以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煮至豆烂后,调入红糖拌匀,滤渣取汁后即可饮用。

  二、活血补身茶

 经期后期或经量少时,可饮用此茶饮作为呵护虚弱身体之用。

 饮用宜忌:有普林含高与质地较硬、不易消化的特性。尿酸或有痛风症状者、消化功能差的人,不宜食用过多。

 茶材:黑豆100克,苏木10克,红糖适量,水700ml。

 作法:1、黑豆以水略洗,沥干备用。

 2、锅中加入黑豆、苏木及水,炖煮至黑豆熟透后,捞除苏木及黑豆。

5款五谷杂粮茶饮健脾补血养生

 3、再加入红糖,搅拦至融化后即可饮用。

  三、消炎明目茶

 黄豆是植物中的肉类总管。黄豆中的卵磷脂与多样维生素对人体有益。可改善心血管疾病与妇女性更年期症状、老年痴呆症等:而其所富含的.蛋白质更被誉为“农地里长出来的肉类”!

 饮用宜忌:黄豆含较高普林。故痛风或尿酸过高都不宜大量食用:而若痛风发作时应忌食,且黄豆较不易消化应避免过量食用。而其中含有胰蛋白酵素抑制剂,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煮熟后再食用较好。

 茶材:黄豆30克,桑叶15克,水700ml。

 作法:1、桑叶、黄豆洗净沥干,和水同入锅中,

 2、先以大火煮至沸后,再转小火慢慢熬,至王烂即可离火,滤渣取汗后即可饮用。

  四、益肝解毒茶

 餐前饮用用一杯香甜的红豆花生茶饮,可有清热解毒、缓和慢性肝炎的效用!

 红豆是利尿补血红骑士。红豆能利尿消肿。常被用来作为减肥食材;加上补血的卓越功效,除了对妇女经期有益,更可让气色盈润,让你不擦腮红也漂亮!

 饮用宜忌:红豆药性平缓。要治疗水肿应长期食用才可看见效果:也因有利尿作用。所以尿多的应适量食用。若想使水肿与利尿的效果更加显,则应用较细长的药用赤小豆。

 茶材:红豆50克,带皮花生25克,红枣、红糖各15克,水700ml。

 作法:1、红豆、带皮花生洗净、沥干,红枣洗净以温开水浸泡约10分钟后备用。

 2、锅中加入水,红豆及带皮花生,以小火炖煮1个半小时。

 3、再加入红枣红、糖拌匀,再炖30分钟后,即可滤渣取汁、倒入杯中饮用。

  五、消斑补脏茶

 每天喝这道茶,可使雀斑变淡,并滋润肝肺,让你从内到外,近乎完美!

 芝麻是美肤抗老小斗士。芝麻依种子颜色可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金芝麻(黄褐色)等品种,但效果皆大同小异:小小身躯中所含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与卵磷脂,都可在人体中发挥大大的功效!

 饮用宜忌:因性燥热。所以有热燥性咳嗽、喉咙肿痛,或皮肤痒、牙痛、肠胃炎的患者都不宜食用。

 茶材:黑芝麻、核桃仁各30克,牛奶、豆浆各200ml,蜂蜜适量。

 作法:1、将黑芝麻和核仁略洗、沥干后,放入研钵磨成细末;牛奶、豆浆放入锅中煮热。

 2、将磨好的细末加入牛奶豆浆中混匀,再拌入蜂蜜调匀后,即可饮用。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